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30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多普勒彩超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情况及血脂、胆固醇、血液粘度变化。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血流量有变化,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血流量、血脂、血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将增加其对颈动脉血管的影响,增加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诊80例患有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等,将二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结果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时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下肢动脉血栓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按1:1的比例分成2组,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治疗中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重点对比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抗凝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大小腿围差均较小;研究组血栓清除率较高,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施以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清除血栓,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颅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管钙化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上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CTA影像资料,比较血管钙化在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在近、远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患者93例,其中男6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2.8±12.9)岁。血管钙化组的平均年龄(68.8±10.4)岁,明显高于无血管钙化组的(59.8±13.0)岁(P=0.002)。31例(33.3%)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患者中,5例(5.4%)同时发现有基底动脉血管钙化,而未见基底动脉单独发生血管钙化。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P=0.003),且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在近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远段(P=0.000);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之间血管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椎动脉血管钙化显著多于基底动脉,且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钙化均更常见于近段。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CTCA )检查的诊断意义。 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选取其中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GAG ),以 GAG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 结果 CTCA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1.9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8.03% ;而 GAG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7.2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2.73% ,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 P < 0.05 ); CTCA 检查后的符合率为 93.21% 、特异性为 93.33% 、灵敏度为 91.18% ,。 结论 CTCA 检查结果和 GAG 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接受体检的颅内动脉疾病检查对象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组均为健康体检对象,观察组均为患病对象,结合相关诊断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探讨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对两类对象的筛查情况以及临床的颅内动脉疾病病症分型分析情况。结果: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及时筛查颅内动脉疾病,对健康对象的特异度检出率、患病对象的灵敏度检出率结果较好,值得推广。结论: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科有效鉴别颅内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检出结果较好,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步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给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比其临床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椎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以及颈总动脉狭窄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95.3%、55.7%、61.3%、73.6%,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5.8%、42.4%、49.1%、59.4%,差异明显(P<0.05),具有组间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明确诊断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而有效给患者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黄多糖(RPS)对血管钙化(VC)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目表法分配原则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VC、VC+RPS组,每组12只。采用维生素D3(VD3)和尼古丁制备大鼠VC模型。VC+RPS组在造模后第2d开始予RPS灌胃,Con和VC组每天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茜素红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VC及凋亡;试剂盒检测血管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离子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α-肌动蛋白(α-SMA)、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C组ALP活性及钙含量高于Con组[(219.80±32.70) U/g、(197.32±28.30) μmol/g比(53.20±12.20) U/g、(20.46±5.30) μmol/g,F=202.800、247.000,P<0.01],VC+RPS组ALP活性及钙含量低于VC组[(122.00±21.50) U/g、(78.45±12.60) μmol/g比(219.80±32.70) U/g、(197.32±28.30) μmol/g,q=16.630、20.720,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VC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Con组[(62.30±7.40)%比(1.30±0.14)%,F=197.700,P<0.01],VC+RPS组凋亡指数低于VC组[(45.70±6.20)%比(62.30±7.40)%,q=7.394,P<0.01]。VC组中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0.74±0.03比1.00±0.03,F=26.870,P<0.01),VC+RPS组中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VC组(1.01±0.25比(0.74±0.03,q=9.037,P<0.01); VC组中Runx2表达高于Con组(1.75±0.08比1.00±0.05,F=28.250,P<0.01),VC+RPS组中Runx2表达低于VC组(1.44±0.07比1.75±0.08,F=35.241,P<0.05);VC组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2.65±0.21比1.00±0.04,F=113.400,P<0.01),VC+RPS组中bax蛋白表达量低于VC组(1.51±0.12比2.65±0.21,q=6.375,P<0.01);VC组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0.51±0.05比1.00±0.02,F=64.280,P<0.01),VC+RPS组中bcl-2蛋白表达高于VC组(0.79±0.01比0.51±0.05,q=9.061,P<0.01); VC组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5.92±0.38比1.00±0.03,F=85.420,P<0.01),VC+RPS组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VC组(3.34±0.25比5.92±0.38,q=9.695,P<0.01)。结论RPS可减轻VD3和尼古丁诱导的大鼠V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PS抑制血管细胞凋亡,从而阻止血管细胞成骨样转化及钙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320例体检人员进行颈动脉检查,了解颈动脉硬化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并于检查过程中综合各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吸烟及基础疾病的状况,分别研究各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体检人员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人群大于不吸烟人群,有基础性疾病者明显高于无基础性疾病者。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作为5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项目,尤其是男性并存在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基础性疾病)者。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价血管硬化程度,可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并及早干预体检者生活方式等,对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2例,分组方法以随机的形式分配,分常规组(31例,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常规护理)、干预组(31例,予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程度。结果干预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时间的程度都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期间,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其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配合训练的情况,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心率控制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简介:【摘 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疑似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共 100例患者,并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结果具体分析研究。结果: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发现 63例患者具有下肢动脉栓塞,另外 37例患者检测为阴性,并且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 84.00%和 95.23%,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23%和 93.52%,综合的诊断准确率为 82.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准有效,疑似患者应该接受该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实际情况,有利于下肢动脉血管栓塞今后的治疗。并且该检测方法具有众多优势,主要有简单、有效、精准、可以重复等等,可以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我院以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66例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给予常规组传统诊断,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狭窄程度诊断情况和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准确率等指标上,观察组改善情况,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