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骨不连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骨不连患者中,其中全身因素的有4例,占16.7%;药物因素有3例,占12.5%;局部因素有17例,占70.8%,其中包括医源性因素11例,占45.8%;患者自身因素6例,占25.0%;其主要以医源性因素为主。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因素较多,需要对其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尽快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区中医院、人民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症修补术,试验组进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其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仅出现1例局部血肿、1例尿潴留、1例其他并发症,未出现肺部和创口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6.0%)远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44,P=0.008)。结论对于腹股沟疝症,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可较好地控制各项临床指标,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122例髌骨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丝钉张力带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髌骨爪内固定法予以治疗,观察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9.0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髌骨骨折患者,一般性的骨折可以选择空心螺丝钉张力带固定法予以治疗,但复杂的粉碎性骨折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更好,综合分析,髌骨爪内固定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研究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2%),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胆囊炎患者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疗效,相应指标得到一定降低,同时对改善护患关系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感音乐疗法对门诊胃肠镜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胃肠镜患者50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体感音乐疗法分为体感音乐疗法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状态焦虑特质评分(Statetraitanxietyscore,STAS)。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ST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25±13.31vs.53.23±11.02,p=0.637)。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体感音乐疗法组患者STAS评分显著降低(30.25±8.29vs.45.25±13.24,p<0.001),胃肠镜检查时间显著缩短(30.32±12.34minvs.39.15±12.32min,p<0.001),胃肠镜检查成功率无明显变化(100%vs.96%,P=1.000)。结论体感音乐疗法有助于降低胃肠镜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并缩短胃肠镜检查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S模式对提升护士责任感的作用;方法在推广5S模式之初选取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和5S护理模式,对最终的病区质量、护士综合素质、服务态度、服务及时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评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结果通过评定小组、医生、患者对两个不同护理小组的评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普通护理小组的综合平均得分明显少于“5S”模式护理小组的得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S”护理模式小组成员的责任高明显高于普通护理小组成员;“5S”模式的护理小组成员不论是护士的总体素质,还是病区的质量、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及时性等都比普通护理小组有明显的提升,护理过程中产生误会和矛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护理人员与医生的配合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出现了大幅提升的现象。结论5S模式对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避免护士与患者直接的摩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塑造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显著成效,对于提升护士责任感具有明显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队伍中护士疲溃感的发生情况。调查护士疲溃感与护理风险的相关性,为减少护理风险提供必要性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使用Maslach工作疲溃感量表对100名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1.4%的被调查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现象;有35.7%的被调查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现象;45.9%的被调查者没有个人成就感;有工作疲溃感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17.8%,没有工作疲溃感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1.9%。结论护士人群中部分人存在工作疲溃感,患有工作疲溃感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的护士,护理风险管理中应重视疲溃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