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和配方奶两种喂养方案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喂养方案分为母乳组和配方奶组,在出生时(第1天)、1周(第7天)、2周(第14天)、3周(第21天)分别进行餐前、餐后胃电图监测,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图特点,并比较两组患儿胃电图差异。结果共纳入7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组40例,配方奶组38例,两组患儿生后2周、3周餐后胃电图平均幅值高于餐前,并且随着日龄增加平均幅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随着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母乳组生后1~3周餐后胃电图正常慢波百分比高于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电图主频均较低,且两组不同时间餐前、餐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主频均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生后早期肠内喂养可能会增强极低出生体重儿胃主动收缩能力,故提倡生后尽早开奶;母乳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成熟的作用优于配方奶,故提倡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奶尽量选择母乳。
简介:摘要:探讨思维导图在儿科病房应用于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首次住院患儿分别随机抽取 8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对患儿家属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比对图表讲解并演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入院宣教,采用口头宣教形式对家属讲解。分别对两组患儿家属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安全教育效果、指标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在儿科病房进行安全教育时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家属理解并掌握安全教育内容,便于护患有效沟通,降低护理安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人形图查房模式结合叙事护理在妇科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人形图”结合“叙事护理”查房模式。结果 该查房模式提高了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查房仅仅围绕在疾病治疗,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让查房内容更有故事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关节过度活动(GJH)患者平地行走及下坡步行时膝关节步态图特征。方法招募18~24岁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排除膝关节外伤史等),分为全身关节过度活动组(GJH组,Beighton评分5分,21人)和正常组(49人)。采集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2000、Lysholm评分等问卷调查膝关节功能,测量Beighton评分系统的指标。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受试者平地行走和下坡步行时的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屈伸自由度上,平地行走时GJH组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但在下坡步行时,在摆动相GJH组较正常组表现出更大的屈曲角度,最大屈曲角度:(67.40±5.48)°vs (62.27±6.57)°(t=-2.961,P<0.01)。与正常组相比,在内外旋和前后位移自由度上,无论是平地行走还是下坡行走,GJH组均表现出较大的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平地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3±0.45)mm vs(0.23±0.27)mm(t =-4.713,P<0.001),且在下坡行走时,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8±0.62)mm vs (0.20±0.36)mm(Z=-3.873,P<0.001),增大更明显。结论GJH患者在下坡步行时表现出更明显的步态参数的变化,以适应功能需求更高的下坡运动,可能是由膝关节周围肌肉来代偿的。针对步态参数的异常,可通过步态再训练及关节稳定性训练,以增强关节过度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从而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