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及父母分血型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O-A型血型分布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多于O-B型,但2种血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中,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促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轻整个家庭的痛苦。
简介: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免疫3项结果的模式。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对疑诊ABO-HDN患者测定免疫3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观察结果模式并进行方法学对比分析。结果在75例疑诊患者中,采用微柱凝胶法确定ABO-HDN42例(56%),阳性模式以DAT、游离、放散试验呈(-++)者最多(27例,36%),其次为(+++)模式(12例,16%);采用试管法确定ABO-HDN30例(40%),最常见模式亦为(-++)(19例,25%),其次亦为(+++)模式(8例,11%)。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分别有29例(39%)和22例(29%)DAT阴性、放散试验阳性而确诊为ABO-HDN。微柱凝胶法放散试验阳性率(56%)高于试管法(40%)(χ2=3.85,P〈0.05)。结论DAT阴性的ABO-HDN模式在临床常见,宜选用敏感度较高的微柱凝胶法进行免疫3项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比较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2种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临床拟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0例溶血病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溶血病标本同时用试管法和凝胶卡式法两种方法对患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两项标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选取的120例溶血病患儿的标本,使用试管法检测的结果中,符合ABO血型血清学特征的阳性标本共53例,占44.2%,使用凝胶卡式法检测的结果中,阳性标本共81例,占67.5%。结论对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2种检测方法中,凝胶卡式法比试管法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凝胶卡式法较之传统的试管法,具有结果稳定和方便保存的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者的检出率及性别的分布。方法对2008年至2011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送检的临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62例进行免疫血液学检测,包括ABO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在862例HDN中(男性占463例,女性占399例),ABO-HDN678例,其中男性380例,女性298例。结论ABO-HDN患者占本组HDN患者的78.65%;按男女性别分类,男性及女性HDN患者中ABOHDN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2.07%、74.68%,可以看出ABO-HDN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发生率都非常高。
简介: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孕妇血型不合及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合肥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2月期间产科的90例RhD阴性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90例RhD阳性孕妇作对照。结果RhD阴性孕妇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产次及抗体效价增加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hD阴性妇女孕前应进行宣教,孕后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无效妊娠。孕期应定期监测抗体效价,结合胎儿B超检查可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积极治疗可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I-I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54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进行ABO新生儿溶血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在54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ABO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32例,占送检标本的59.25%,其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A型患儿为26例,阳性率48.14%,B型患儿为28例,阳性率51.85%,患儿A型血与B型血分布率经卡方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高,以母亲0型、患儿A/B型为主。溶血三项试验敏感性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血液检测指标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分娩孕妇1000例(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开展血液检测,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且将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为非溶血组与溶血组,观察患病情况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溶血发生78例,发生率7.8%,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呈正相关;与非溶血组相比,溶血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总胆红素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预测方面效果较好,中性粒细胞增高、总胆红素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能较好的诊断疾病,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ABO血型系统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 )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妊娠前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得出不规则抗体在不同血型系统出现频率,分析分娩时血清不规则抗体效价及不规则抗体具体IgG/IgM类型,以及IgG型不规则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分型,得出非ABO系统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婴血型不合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之间的关联。方法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本选择分娩时脐血,热放散结合微柱凝胶法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确定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分娩前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初筛试验检测阳性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类型,IgG效价水平测定。结果3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3例,阳性率65.7%。Rh血型系统发生HDN的21例产妇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G型抗体为主,占80.8%(21/26);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HDN的产妇,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型以IgG1亚型为主。结论ABO血型之外常见的7种血型系统中,Rh血型系统发生HDN比例为80.8%(21/26),高于其他血型系统。分娩非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产妇,不规则抗体以IgG型抗体为主,免疫球蛋白分型中以IgG1亚型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特点和溶血三项检测实验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诊断ABO溶血病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儿科送检的不同程度上疑似溶血病的母亲及其新生儿的血液标本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IgG抗-A(B)的效价超过64为46例,经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确诊为溶血病的为22例;阳性率最高的为抗体释放实验,达到100%,最低的为DAT实验,低至33.33%。结论三项血型血清学检测实验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判断新生儿患病与否。因此为提高疗效和降低后遗症的发病率,应快速及时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对“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检测“O”型血孕妇孕期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并经过治疗把效价控制在较低水平,早期对“O”血型孕妇所生非“O”血型新生儿进行干预,同时对需要者进行综合治疗,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孕早期对孕妇夫妇行ABO血型检查,对非“O”血型丈夫的“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给孕期抗“A”和/或抗“B”效价高的“O”型孕妇口服茵成汤,婴儿出生后即查血常规、定血型,对血型不合的动态观察Hb及黄疸的变化,及时干预。结果管理组和非管理组新生儿溶血及新生儿贫的发生血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黄疸出现的时间两组病儿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均无1例胆红素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