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使用复方野菊花眼贴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受试者为自2019年4月至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和河北省眼科医院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中老年轻中度干眼患者。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纳入者按1∶1 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方野菊花眼贴及模拟剂眼贴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若考虑协变量的影响则采用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干眼患者120例,排除脱落且未用药的8例后,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共有11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0例,年龄(54.26±7.44)岁(41~75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56只眼),各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试验组干眼症状总评分分别为14.50(10.00,19.00)、9.00(5.00,14.00)、7.00(4.00,10.00)分,对照组分别为14.00(9.00,22.50)、12.00(6.00,20.00)、10.00(3.50,17.00)分;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6,S=398.00;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总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681.00,575.50;P<0.05);试验组治疗后干眼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Z=3.27,2.81;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BUT为(5.71±2.31)s,较治疗前的(5.06±2.00s)s明显延长(S=208.50,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50.00,P>0.05);治疗2周后两组BU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407.00,t=3.07;P<0.01)。治疗1周后,两组SⅠt结果分别为(6.88±4.78)和(6.80±5.85)mm,试验组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196.50,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55.00,P>0.05);治疗2周后分别增加至(7.43±4.86)和(7.29±4.56)mm。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BUT、SⅠt结果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其中不良反应3例),均为轻度不良事件。结论复方野菊花眼贴可缓解轻中度干眼的症状、改善体征,在轻中度干眼的辅助治疗中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01-607)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两年时间内诊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按摩治疗,给予护理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对比组总有效率为64%,护理组护理效果好于对比组,(χ2=3.9231,P=0.0476)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结果有可比性。结论: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CAD)CTA表现特点、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急诊入院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特征,按照Kim分型法分为内膜型(Ⅰ型)和血肿型(Ⅱ型)。出院后定期随访并复查CTA,分析各分型ICAD影像学转归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肠坏死、动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CTA形态特征中,A型4例,B型3例,A型7例,B型1例。内膜型(Ⅰ型)患者合并分支累及2例(28.57%,2/7),血肿型(Ⅱ型)7例(87.50%,7/8);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4.7±1.1)分和(7.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4例 A型中3例病变部位出现瘤样扩张;2例 B型转变为 A型,7例 A型均完全重塑,1例 B型转变为 B型。结论症状性ICAD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大量进食和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可能是ICAD的诱发因素。以血肿为主要表现的ICAD易累及分支,且导致腹痛程度更重。慢性期内,A型可完全重塑,其余分型相互转化,最终可出现瘤样扩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温烧灼封闭下泪小点治疗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使用人工泪液和局部抗炎保守治疗后疗效不佳的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29例(58眼)。根据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分为2组:干燥综合征干眼(SS)组17例(34眼)和非干燥综合征干眼(非SS)组12例(24眼)。采用高温热烧灼封闭双眼下泪点,记录泪小点烧灼前2个月、1 d及烧灼后2周、2个月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组烧灼前各项干眼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烧灼后2周和2个月与烧灼前1 d比较,SS组OSDI评分、TBUT及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58,P<0.001;F=49.45,P<0.001;F=34.07,P<0.001);非SS组OSDI评分、BUT、FL评分及SⅠ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9,P<0.001;F=72.83,P<0.001;F=47.44,P<0.001;F=28.35;P<0.001),但SS组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烧灼2个月后,非SS组OSDI评分、TBUT、FL评分、SIT值均较SS组改善更明显(t=2.22,P=0.04;t=-3.32,P<0.001;t=2.90,P=0.01;t=-4.00,P<0.001)。SS组和非SS组均未发生明显眼部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泪道再通,再通率为5.2%。结论:下泪小点烧灼封闭治疗重度干眼可改善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非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我国角膜屈光手术的数量逐年递增,手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干眼仍然是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较为常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角膜屈光手术的围手术期对干眼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屈光手术学组携手,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前后干眼的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处理、术后护理和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认真讨论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44-650)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细节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定2019年9月~2021年9月为回顾时间,并以我院收治的68例白内障患者为样本,均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做平均分组,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以术前细节护理,分析两组预后及干眼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前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的Schirmer I、BUT以及CFS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的干眼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进行术前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指标,相较常规护理患者而言其术后干眼的控制效果更好,为此应当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情况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干眼症状(0.21±0.02)分、角膜荧光素染色(1.77±0.06)分、护理投诉发生率2.00%,均小于对照组(2.13±0.22)分、(4.36±0.08)分和24.00%];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为(16.02±1.10)s,高于对照组的(8.16±1.57)s;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均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肢体超干型静脉畸形(EVM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17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的肢体EV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94例。所有患者均有病变部位不同程度肿胀、疼痛,术前行MRI明确病变范围。评估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皮肤损伤、神经损伤)及死亡率,术后观察病变部位体积变化以及肿胀、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7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激光腔内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100%。皮肤灼伤2例(1.16%),治疗部位感觉异常13例(7.56%),皮下瘀斑67例(38.95%)。随访时间为(12.90±4.84)个月,随访期内163例(94.77%)病变部位疼痛缓解,111例(64.53%)肿胀缓解。术后12个月畸形病灶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5±2.89) cm 比 (16.36±3.05) cm,t=23.879,P<0.01]。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的长期功能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事件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腔内消融治疗EV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3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个月有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45眼),连续12周服用维生素D3 2 000 IU/d;对照组45例(45眼),不口服任何药物。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泪河高度,血清维生素D3水平以及对比敏感度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LSD-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药后1个月,研究组OSDI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7)。研究组的TBUT(t=3.02,P=0.027)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2.78,P=0.030)均高于对照组。服药后3个月,研究组OSDI(t=2.50,P=0.010)、TBUT(t=2.32,P=0.031)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25,P=0.0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后6个月,2组患者OSDI(t=2.31,P=0.025)、TBUT(t=2.30,P=0.039)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03,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恢复更好。研究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r=-0.90,P<0.001),与Schirmer Ⅰ试验值(r=0.88,P<0.001)、TBUT评分(r=0.89,P<0.001)和TMH(r=0.80,P<0.001)呈正相关。服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和暗视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3 cpd:t=2.40,P=0.04;6 cpd: t=2.16,P=0.04;12 cpd:t=2.23,P=0.04;18 cpd:t=2.37,P=0.04)。结论:维生素D3不仅改善了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CL)长期配戴者睑板腺形态改变与干眼观察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性手术的患者157例314眼,其中长期配戴软性CL者91例182眼作为CL组,未配戴CL者66例132眼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个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NI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NIT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情况;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及腺体弯曲个数。结果CL组OSDI、CFS评分分别为16.67(10.00,25.00)和2.00(1.0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7.50,18.26)和1.00(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401.00、6 969.50,均P<0.01);CL组TMH、fNIBUT和avNIBUT分别为0.20(0.17,0.23)mm、5.64(3.95,7.92)s和8.56(6.56,12.1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2(0.17,0.29)mm、7.33(4.54,13.21)s和11.49(7.46,17.8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258.00、9 047.00、8 864.00,均P<0.01)。CL组患者的总睑板腺缺失率为(29.42±12.24)%,腺体弯曲个数为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7±10.83)%和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6,P<0.01;U=7 656.00,P<0.01)。CL组总睑板腺缺失率与配戴时间、OSDI评分、CF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404、0.275、0.319,均P<0.01)。结论长期配戴软性CL可导致较严重的眼部不适症状、干眼体征以及睑板腺形态的异常;长期配戴软性CL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干眼体征可能与其睑板腺异常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系统化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到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乳腺癌伴有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患者进行分组,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9例,共计患者78例。给予对比组常规护理,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后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疲乏严重患者较对比组患者更少(P<0.05),差异存在对比意义;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的评分(P<0.05),差异对比具有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干化学法检测的结果。方法 从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生化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常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将肝素抗凝血浆标本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结合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清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谷氨酰转肽酶、血清脂肪酶、α-羟丁酸脱氢酶、钙共13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临床可接受分析发现,13项指标中有10项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结果是临床可接受的,结合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离子的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结果和临床一致性差。结论 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的大部分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急诊患者可选择此种方法进行生化检测,但注意需要重建对结合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离子的参考范围,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