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要讲好医院故事,典型人物的选树和传播必不可少。医院如何讲好、传播好典型人物故事,以此满足医院宣传工作的要求,优化典型宣传的传播质量,让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成为传播的主角,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树精神文明典范,从而激励职工不断奋进。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是迄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全球为控制疫情积极投入巨大的努力,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均取得较大进展。及时了解COVID-19的重要进展对提高我国医学界同仁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多功能预防技术(multipurpose prevention technologies,MPTs)可以同时避孕和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或其他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对我国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MPTs可以是针对不同适应证的多种药物的组合,也可以是具有多种适应证的单一产品。通过使用MPTs可解决多种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和依从性。目前国际上有二十余个MPTs产品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绝大多数产品为阴道局部给药,包括女用避孕套、缓释阴道环、阴道凝胶、阴道薄膜、皮埋剂、口服片剂和微针贴片等。本文对国内外兼具预防AIDS/STIs和避孕功能产品的研发进展、研发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过程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环境。另有12个二级指标,如专业素养、功能设置、公信程度、使用体验、内部环境等,以及52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系统化的评价工具,促进护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发展,确保患者获得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的健康信息。
简介: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可引起人类疾病的传染病病原体,是威胁我国以及全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感染人的7种冠状病毒均为动物源性,通过跨种传播而最终感染人。这些不可预测、但不断发生的冠状病毒反复跨种传播事件已经引起全世界对冠状病毒的特别关注以及恐慌。目前普遍认为刺突蛋白(spike, S)是冠状病毒入侵、实现跨种传播的关键因素。本文聚焦于近年来新发现的且具有潜在跨种传播能力的冠状病毒,总结和分析S蛋白介导的病毒入侵及潜在跨种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应对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跨种传播事件提供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传染病防控的公共卫生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过程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环境。另有12个二级指标,如专业素养、功能设置、公信程度、使用体验、内部环境等,以及52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系统化的评价工具,促进护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发展,确保患者获得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的健康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浙江省北部区域(嘉兴市和湖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流行株的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在该区域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7年嘉兴市和湖州市新诊断的3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样并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信息。从血浆中提取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筛选最佳基因遗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成功获得336份样本的pol区基因序列,共检出11种亚型,以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亚型[40.8%(137/336)]和CRF01_AE亚型[31.2%(105/336)]为主。以1.0%的基因遗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119例患者共形成38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为2~28例),以男性为主[82.4%(98/119)] ,以年龄≥40岁者居多[52.9%(63/119)],主要感染CRF07_BC亚型[57.1%(68/119)]和CRF01_AE亚型[24.4%(29/119)],其中CRF07_BC入网率[49.6%(68/137)]高于CRF01_AE入网率[27.6%(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2);存在2个较大分子簇C1(含28例患者)和C2(含11例患者),C1中男男同性传播占60.7%(17/28),C2中男男同性传播有7例。高传播风险病例普遍通过手机交友软件在本地或邻近城市寻找性伴侣,所感染的HIV-1序列多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北京市和杭州市等)的HIV-1毒株序列存在较高同源性。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的HIV-1亚型多样,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该地区HIV-1传播网络特征复杂,其中高传播风险病例可能是导致浙江省北部区域HIV-1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深化传播网络监测体系,及时制订精准干预和防治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性及耐药传播机制,为CRE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绍兴第二医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临床分离的CRE 76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磷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PCR法筛查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并测序确认;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的同源性;S1-PFGE联合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技术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定位;滤膜接合试验明确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的水平转移能力。结果76株CRE中,肺炎克雷伯菌51株,大肠埃希菌10株,其他肠杆菌目细菌15株;主要分离自尿、痰及血液标本;ICU的分布率最高(55.26%)。76株CRE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呈现较低耐药率(0%、1.33%、18.42%),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7%。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最高(85.33%)。产KPC-2的ST11型CRKP占比最高(62.75%),主要分布在ICU(62.50%)。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显示blaKPC-2主要位于约90 kb的质粒上(39/63)。滤膜接合试验显示blaKPC、blaNDM和blaIMP均可通过质粒水平转移给受体菌。结论该院CRE仅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少数抗菌药物呈现较好敏感性;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产KPC-2的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是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主要流行克隆;90 kb大小的质粒是编码blaKPC-2基因的主要质粒类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医院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控制CRE的克隆流行。
简介:摘要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量表)及自制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测试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51位中青年医师(45岁以下)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采用SPSS 21.0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内部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测试对象的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最终评分(满分5分)为(3.73±0.54)分。中青年医师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英语等级不同、国外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在跨文化传播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文化敏感度5个维度,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间均相关(r>0.5,P<0.01)。提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整体评分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交际愉悦度,加强专业英语培训。选拨相关人才时应注意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更适合作为传播中医药的工作者。传播者的学历、英语能力、传播经验对于传播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建议积极开展对中医院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量化测试,选拔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时注重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相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