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还是在上高中时。每天早晨骑着车子往学校赶,路过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条公路,天还未完全透亮,朦胧中就看见一个矮矮的老人,手持扫把,一丝不苟地在清扫公路的垃圾。那年冬天,地冻三尺,骑着车子,浑身冻得直发抖。路上我想,那个老人今早一定不会再来扫了吧。谁知刚
简介:无论是在教会做义工,还是读完神学进入侍奉工场,我个人都很关注每年圣诞节所演的圣剧。因为它既可以来自圣经中的故事,也可以来自于信徒生活;圣经故事类的圣剧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圣经,生活类的则能让我更关注信仰在生活中的实践。因为关注,自己也喜欢在教会节日中用圣剧的形式来表达信仰、献上敬拜。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看到过有关圣剧的书。得到朋友推荐,终于找到一本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圣剧集》,让我忍不住要一睹为快。
简介:在某种总是比本体的存在之努力更加久远、比各种开端和原则更加久远的责任中,在无-本源的东西中,自我回归自身,对他者负责,是对于一切人而言的人质,在自己的真正非-可交换性中替代所有人。它是某个对于所有的他者而言的人质。因为最终并且首先,我甚至为他们对我的责任而负责。作为那个自我,我是一个支撑着那个“充满所有东西”的宇宙的人。这种先于存在和诸实体的责任或者言说,并不被本体论范畴说出。
简介:[编者按]上海市共康中学有一个西藏班,班上的学生大多13~16岁,他们远离家人、故乡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两个地区、两个民族、两种环境的巨大差异,在他们的生理、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简介:“无念”是《坛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具有多重的内涵,它既贯穿了以般若智慧扫除执著边见的思维方法和原则,又对佛性论进行了融会和贯通;既是一种修行的功夫,又显现为成佛的境界;既包含了自然旨趣,又蕴涵了本然意韵。从南岳系对“无念”的进一步阐释来看,《坛经》“无念”的思想开启了禅宗面向生活世界的转向。
简介:森玉先生大鉴:多年不见,弛想为劳。有自北来者,均说公大弘法事,无任钦动。兹有恳者,南京古林寺有龙藏③一部,内缺一百余册(详如另纸),不识此项版片归谁所管?能否开刷补缺?(开刷用何手续,回示务详)务祈指教。想菩萨量弘,当必不吝诲也。敬请道安!
简介:西方大学的校门和中国大学的校门在建造理念上差异较多,西方大学认为大学是开放的,自由的,校门仅仅是一个出入口,这导致很多国外大学采用了“无门式”校门.美国加州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已经充分融入到社会中去了,现代大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有着多结构的目标,有更多的权利中心,是自由、开放、没有围墙的特殊群体.没有围墙,也就意味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门.
简介:
简介:我是个高中生,刚刚过了18岁生日。所有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似乎在一夜之间都被解禁了,我无限畅快。我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叫卢花。她也对我颇有好感。她和我是同岁,和我前后脚过的生日。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互致问候。
简介:克幽禅师为中唐川东名僧,与保唐无住禅师、神清禅师等同为无相禅师嗣法弟子。本文对其生平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的一些疑点进行了辩正。通过考证,本文认为,克幽并不是保唐无住。而散见于地方文献中的有关克幽禅师的史料,正可补中唐时期禅宗正史之不足。
简介:巴赫金认为,浪漫主义怪诞中存在恐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怪诞则没有恐怖,即使有也被诙谐所战胜并转化成了欢乐。巴赫金的“怪诞可以无恐怖感”观很容易引起质疑,原因有三:一其立论的主要依据《巨人传》及民间狂欢节都蕴含着恐怖;二背反了怪诞只有在恐怖感中才能生成的审美经验;三与怪诞必然包含恐怖的西方美学史共识相左。
简介:心学发展至晚明时期已产生诸多流弊,使得良心之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刘蕺山为纠其流弊,严厉批判阳明"四句教"与龙溪"四无说"。然而,刘蕺山哲学体系明确提出并详细阐发了心体"无善而至善"思想,并作为其心性理论的基础,其心体理论在儒学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简介:<正>“无友不如己者”一语,出自《论语·学而》(《子罕》重出,不论),历来的解释,大意多是“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商聚德同志提出异议,并做了新的解释((见《〈论语〉辩疑二则》,《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认为“如”是似、类、均之意。“不如己者”即与自己志趣不一致的人,不同道的人。“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历来的那种解释,确如商同志之所指,漏洞百出,难满人意。但如商同志的新解,却也觉得还存在难
简介:“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此岸即沉沦,彼岸即解脱。以心而论,“有挂碍之心”即是此岸,“无挂碍之心”即是彼岸。佛法超越于世间法,不坏世间法。为了修行了生脱死,必须去掉分别之心;但是,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劳动实践,叉必须运用分别之心,这就构成了一种形式上的悖论。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就需要佛法的般若妙智。为了在人间弘扬光大佛法,使佛教所主张并孜孜以求的无挂碍心、大清净心、大智慧心、大慈悲心深入人心,就成了佛教信众神圣的历史使命。
简介:'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简介: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所作的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进了汉易向宋易的转化.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与中间环节.孔颖达从"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的阐发和对阴阳二气的阐释.
简介:孔子语"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的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的抉发,联系"宁……不/无……"组合用例,参稽汉唐旧籍"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的异序材料,可知句中的"有"、"无"并非通常认为的表示存在意义,而是表示取舍意义。
简介:佛学中国化之一果——禅,乃肇始于菩提达摩东来首倡“借教悟宗”,复经二、三、四、五祖,及至六祖惠能,方臻于完成。其“独来独往”之行风、“直下承担”之习法,幸得百丈(怀海)马祖(道一)等倡扬,进而导致其后禅之“五家七宗”的兴盛。因此,如果说,正是六祖惠能将天上佛教拉到现实人间,从而开创“五家七宗”繁荣新局面的话,那么,此“通天达地”之梯(当为桥),则非马祖禅莫属。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禅宗。
简介:源于孔子的“无讼”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基本法律价值取向,对于晋商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贾相通的价值观造就了晋商的耻讼心理,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决定了晋商惯于以非讼方式解决纠纷。晋商“无讼”现象的制度渊源在于明清时期以调解息讼为取向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组织渊源在于晋商的亲缘、地缘组织形态以及晋商严格的行规号规等。晋商“无讼”对于当今企业形成和谐商业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默默无闻扫路人
福音无距离——读《圣剧集》有感
人本主义和无-本源
“无判断”介入解决矛盾冲突
《坛经》“无念”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欧阳渐无致徐森玉函
西方“无门式”校门造型特征简析
与《狗子有佛教性你无佛性》商榷
18岁,真的可以无拘无束吗
唐代克幽非保唐无住考
巴赫金“怪诞可以无恐怖感”质疑
刘蕺山“无善而至善”思想研究
对“无友不如己者”辨疑的商兑
狗子有佛性 你无佛性?──我的参禅见闻
无挂碍心即佛——读佛经所感点滴
中国哲学“无”性思维的生态审美意蕴
《周易正义》:“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笺疏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以马祖禅为中心
孔子“无讼”思想在晋商中的影响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