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一)意象碰撞原理。意象在想象时空中就如同物质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它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诸多运动着的意象就如同物理学中分子的热运动。分子是温度越高运动越活跃;意象也因主体的热情越高、心情越兴奋而运动越剧烈。意象就是在这种运动状态下,互相发生碰撞的。当我们发现这种运动并把它视作思维的一个现象加以研究时,我们认识到“碰撞”是意象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

  • 标签: 意象运动 热运动 碰撞 现实世界 存在方式 运动状态
  • 简介:人类为了生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才想办法征服与适应自然的必然性。这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始因;实践中的科学不总是胜利;失败居多,不断积累经验与教训。科学在研究的过程中的创新之物,首先是南思维意象的组合物质化,进行实验和机器的创造,从中总结出珲论。从最根本上说,科学理论的创造,科学技术的创造,都来自思维意象的运动。

  • 标签: 科技创新 意象 碰撞 科学研究 适应自然 科学理论
  • 简介:意象碰撞所产生的比喻。(当然,意象的碰撞不只是产生相似联想从而产生比喻;但这是在意象的碰撞中频现率最高而最启发创造的思维机制。)

  • 标签: 意象运动 碰撞 相似联想 思维机制 比喻
  • 简介:新文化运动倡新去旧,高度推崇西方文化,但却对西方文化渊源之一的宗教(基督教)予以轻看、否定和摒弃;新文化运动又扬西抑中,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回应,中国基督教却在其反传统的浪潮声中开始了追求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本色化运动。历史的悖论凸显了当时中国思想学术界和中国基督教的一次不成功的互动。本文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对于宗教(基督教)的评论,以及中国教会的反应,剖析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指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应对基督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现实意义有客观的认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基督教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作贡献。

  • 标签: 新文化运动的反教评论 本色化运动 和谐文化建设
  • 简介:该文所论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纳粹执政前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这两位德国哲学大师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从他们的初识,到组成要革新学院哲学的“战斗集体”,他们各自对对方著作的评价,直至在交往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等,进行了钩沉,并作了系统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交往对各自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存在哲学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世界观的心理学》 “战斗集体” 学院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