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去年初冬那个晴朗的早晨,是向张香桐院士作最后告别之时。《科学时报》记者前来采访,问我想说些什么,我无语凝噎,只说了八个字:“提携之恩,没齿不忘。”时光流逝得令人惶恐,半年了,我竟然没有为张先生写些什么。我不敢妄称自己是张先生的弟子,但是,“受恩莫忘”(《朱子家训》),当历史已蒙上尘埃,记忆正在被冲刷,我应该为这位提携我的学界前辈留下一点文字的纪念了。
简介:张树庭,国际知名真菌学家,1930年9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市。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8年和1960年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66—1967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诺屯翰大学研究及执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海洋科学实验室主任、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
简介:“与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国际舞台上。所以说,基础研究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在国际干U物上发表,而临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对某个病例介绍与分析,或许在国内发表后的影响力更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作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将“视线”放在国际上。
简介:依然不能忘记那深夜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向我报告冯德培院士谢世的噩耗。时光荏苒,那已是12年前的那个春天!
简介:来自“自古多儒士”的江浙水乡,却曾观关外景色五载;自幼家教淡泊宁静,却曾历经动荡起伏冰雪风霜;唯“济生”明志,图国粹弘扬,视门下如子,为学会尽心。这就是韩济生院士!
简介: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新增选院士名单。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廖万清教授当选为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简介:以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的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的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和可能。
远去的背影——怀念张香桐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张树庭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基础研究应放眼国际
托体同山阿——纪念冯德培院士百年诞辰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庆祝韩济生院士从事教学60周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廖万清教授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