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近年来逐步被视为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参与力量。西方社会工作起源于英美慈善事业,在民国时期经由西方传教士及教会组织传入国内,并吸纳本土慈善文化滋养而生长出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在当前政策制定、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进过程中都对两者的互动性关系关注不足的情境下,重新梳理和审视社会工作在西方起源及在我国起源时与慈善事业的亲缘性发展关系,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借鉴意义。在当下和未来,都不应疏离或切割两者的密切联系,而应积极在政策、理论、实务层面构建互嵌性发展关系,充分整合两者的优势与资源,促进优势互补,互动共赢,共同助推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简介:三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常见体色为茶绿色。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海域海捕三疣梭子蟹中开始出现体色为紫色的一类梭子蟹,除体色不同外,二者表型特征并无显著差异。为确定两种体色三疣梭子蟹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两种体色三疣梭子蟹不同个体的线粒体COl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判定体色的差异是否由于种属的差异引起的。通过对以上两个基因部分序列的SSCP和相关序列测定分析,发现在紫色和茶绿色群体中这两个线粒体保守序列基因的SSCP电泳条带图谱相似,序列分析表明COl和16srRNA基因在两种体色三疣梭子蟹群体中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1%和99.91%。以上结果表明,紫色三疣梭子蟹并未发生亚种的分化,即紫色和茶绿色群体属于同一个种。此外,紫色梭子蟹群体的线粒体DNA序列在进化关系上较茶绿色群体更为保守。
简介:无尾两栖类已经成为研究亲缘识别机制的模式脊椎动物。无尾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不仅依赖于所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遗传背景,同时也会随着发育历期改变而变化。无尾两栖类幼体与亲缘个体一起生活,可以加速幼体生长发育,也可能抑制生长发育,这取决于亲缘个体问互助行为所产生利益和竞争代价之间的权衡,同时还受实验条件、亲缘识别能力和生活史策略的影响。无尾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能力还可以延续到成体。同时,无尾两栖类幼体在实验室条件下亲缘识别失败,并不一定代表其缺乏亲缘识别能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识别成功也可能只是其他识别过程出现的附带结果。所以,我们还需要开展大量的野外实验研究,才能全面理解亲缘识别机制和进化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的亲缘皮移植烧伤创面后的效果.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切取亲代厚中厚皮肤,分别用200g/L雷公藤多甙、50g/L地塞米松、9g/L等渗盐水浸泡15~30min后,移植到子代小兔皮肤全层缺损处,同时设非亲缘皮对照组,观察创面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及排斥情况.结果亲缘皮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移植到创面后排斥反应明显减轻,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时间为(43±3.5)d.地塞米松组为(30±2.5)d.等渗盐水组和非亲缘皮组的皮片移植后排斥较快,平均为(11±1.6)d.结论亲缘皮的组织细胞有半同一性抗原,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进行移植预处理,可以延长皮片排斥时间,并有望获得长期存活.
简介:为了探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治疗方案和疗效,应用高分辨HLA配型(HLA-A、-B、-DR)完全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的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0例,预处理方案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基环己亚硝脲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喋呤、舒莱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回升〉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天,血小板回升〉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7.5天;28天STR—PCR检测显示,10例均为完全供者型;急性GVHD3例(Ⅰ度1例自行缓解,Ⅲ度1例治愈,Ⅵ度1例死亡)。结论: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案和GVHD预防措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芜湖市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捐献志愿者的招募情况。方法选择2007-2020年,安徽省芜湖市中心血站招募的3 810例PBSC捐献志愿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低分辨配型全相合,并且同意参加高分辨配型的75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本站2007-2020年每年1~3 d参加无偿献血的共计1 634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为18~55岁;男性分别为60和916例,女性分别为15和718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相关资料。根据每年安徽省红十字协会要求完成的PBSC捐献者招募数量,计算本站2007-2020年的PBSC捐献志愿者招募任务年完成率和数量完成率。2组受试者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构成比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 2007-2020年本站PBSC捐献志愿者的招募数量完成率和年完成率分别为97.7%(3 810/3 900)和64.3%(9/14)。研究组75例PBSC捐献志愿者中,17例(22.7%,17/75)成功完成PBSC捐献。② 2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在校大学生和文化程度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0、61.653、18.764、278.183,P<0.001、0.001、0.001、0.001)。研究组PBSC捐献志愿者以36~45岁(46.7%,35/75),男性(80.0%,60/75),本科及以上学历(37.3%,28/75),以及非在校大学生(90.7%,68/75)为主。结论36~45岁、男性、非在校大学生为芜湖市PBSC捐献志愿者招募的重点人群。芜湖市中心血站应针对这部分人群,建立PBSC捐献志愿者招募策略,以提高PBSC捐献志愿者招募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