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与院内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组)比B组(院内组)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比院内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实施理静脉护理,探讨该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在此期间内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接受AIS静脉治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静脉(rt-PA)治疗,但是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期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围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4h、治疗3d、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通过研究论证得出,对个体化围期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实施理静脉护理,探讨该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在此期间内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接受AIS静脉治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静脉(rt-PA)治疗,但是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期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围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4h、治疗3d、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通过研究论证得出,对个体化围期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动脉、动静脉联合、机械取三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动脉、B组应用动静脉联合、C组应用机械取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比于A组与B组,C组在TIMI血流变化、急性血管再闭塞、病变狭窄程度的治疗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动脉和动静脉联合治疗效果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机械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微信群在卒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未使用微信平台的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使用微信平台的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例数,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门-针时间(DNT)、前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值。比较两组病人DNT时间、前与出院时NIHSS评分、ADL评分的差值。[结果]对照组病人15例,观察组56例;两组病人DNT时间及前与出院时NIHSS、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群在优化卒中流程和卒中病人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微信群 医护合作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治疗效果,就围期的护理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期护理能够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促进疾病预后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性。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 神经功能损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脉和动静脉联合及机械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三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验组,将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并经股动脉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机械取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近一年来,在某院接受治疗的发病时间,6小时到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名作为此次研究工作对象,选择使用机械取,并对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有53名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达到88.3%。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讲,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机械取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但同时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机械取栓溶栓 护理
  • 简介:院外静脉治疗AMI方法 ,静脉治疗AMI简单,一院外诊断AMI需要快速、准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塞治疗的效果分析,非治疗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问题。方法随机收集了18例从2007-2010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尿激酶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要严格掌握尿激酶静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 简介: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依靠病理生理窗而不是单纯的时间窗来选择患者,将更能使脑卒中患者受益。联合动静脉使血管再通是可行的,并且相对比较安全。rt+P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颅内出血是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时间窗 溶栓药物
  • 简介:摘要:脑梗死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疾病中较为高发性,高致残性,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类疾病之一,影响我国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于脑梗死疾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临床疾病治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对脑梗死患者疾病症状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这一理念的出现,药物在脑梗死患者疾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同时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实现患者脑组织功能恢复,对患者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76名急性脑血栓患者,这些患者起病于6小时内,使用西药配合中西药脑保护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基本上痊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两名患者的情况恶化,两名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的状况。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并发率也比较低。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溶栓 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