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小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节约护理工作时间。方法将368名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地塞米松原液直接静脉注射,时间5-10min;B组地塞米松原液加入茂菲氏滴管,入速20-40d/min;C组先由生理盐水接输液管待排气完毕后,取下生理盐水,换接其他正常输液组,再将地塞米松原液加入茂菲氏滴管,入速20-40d/min。观察三组治疗后1小时内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对三种方法的依从性和护理耗时情况的比较。结果C组的方法能减少小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耗时少。结论由茂菲氏滴管注入地塞米松时,输液管的残留液体为生理盐水,有利于降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所致的恶心呕吐机率,患儿的依从性好,宜于护士操作,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氯胺酮预防儿童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查找建库至2020年3月静脉注射氯胺酮用于儿童EA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中研究对象为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检查的儿童,性别不限,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无异常;文献中有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儿童于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氯胺酮,对照组儿童使用安慰剂对照或空白对照。检索后进行文献筛查、基本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结局指标包括EA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低氧饱和度发生率、PACU停留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19篇,共1 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儿童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0.38,95%CI(0.31,0.45),P<0.001],两组儿童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 OR)=1.19,95%CI(0.81,1.75),P=0.380],两组儿童低氧饱和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38,1.67),P=0.540],两组儿童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1.44,95%CI(-0.52,3.40),P=0.150],氯胺酮组儿童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D=-2.13,95%CI(-3.34,-0.91),P<0.001]。基于EA发生率的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儿童EA的发生率,不增加PONV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对术后疼痛和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尚待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静脉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经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及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林霉素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原因,提示如何避免。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克林霉素致急性肾损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11例患者在使用克林霉素后发生AKI,使用克林霉素的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阑尾炎、外伤、泌尿系感染、皮肤脂肪瘤切除后预防感染等。肾损伤程度轻重不一,重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可能的原因包括非适应症用药、超剂量高浓度用药,患者机体免疫特点等原因。结论肾脏是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中较常受损的脏器,远期预后尚不完全明确,克林霉素致肾损伤发病机理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