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临床护士的心理因素,提出调解临床护士的心理状况的对策。结果我市临床护士普遍存在着睡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忧郁、静脉曲张、心理失衡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消除不利的影响因素,增强临床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护理运用于初产妇心理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东阳市白云街道办事处咨询的初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34例给予常规心理健康指导,设为对照组;34例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以及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保障其心理健康,使分娩顺利进行,并改善手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步筛查和危机干预工作,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客观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宿州学院2011级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大学新生可能存在轻度心理不适的学生检出率为19.4%,中度及其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4.3%,说明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从检出的阳性项目数来看,等级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敌对等;女生心理素质明显低于男生;文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类学生承受更多的心理问题;相比城镇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也面临更多心理压力,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教师退休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早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64名大学退休教师退休后1—2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大学教师退休后1—2年内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男、女教师退休后症状自评量表中除躯体化、抑郁为两者共同的表现外,女性教师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教师,而男性教师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结论大学教师退休后可程度不同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且不同性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有所不同,学校及家庭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早干预措施,帮助他们适应较色转变,减少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医专2006级169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但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症状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②女生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6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③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下,对于儿科的护理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危险系数比较高且事物相对繁琐,这样的话便导致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受到比较大的心理冲击,他们的心理压力相对比较大,久而久之,儿科护理人员的身体便会受到影响,健康问题一旦出现,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儿科护理相关工作的压力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总结出相关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提升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焕发儿科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以此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
简介:目的了解教师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58例教师住院患者(观察组)及58例非教师职业成年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测量、比较,并将观察组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4个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教师住院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低于国内正常人群,且与其他职业住院患者有差异,表现为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应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