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儿童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29例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42.6个月(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阴囊肿块,除1例术前AFP升高外,其余术前AFP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均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表皮囊肿,4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囊肿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后行睾丸切除术)。25例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良性病变。21例B超下计算肿瘤体积为(1.25±2.05)mL,患侧睾丸体积(含肿瘤)为(4.56±5.07)mL,肿瘤占睾丸体积比例为(54.3±30.11)%(6.04%~100%)。7例最近1次门诊随访术侧平均睾丸体积为(0.78±0.31)mL,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例平均获随访34个月(4~72个月),无一例复发,患侧睾丸发育良好。结论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可作为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中已冻存的低质量囊胚与高质量卵裂期胚胎的优先移植顺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367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发育时期、质量及移植胚胎数的不同分为5组:单非优质囊胚组(A组)、单优质囊胚组(B组)、第3日(D3)双优质胚胎组(C组)、D3优+非优质胚胎组(D组)、D3双非优质胚胎组(E组)。每组再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7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和多胎率。结果D3双胚胎移植组(C~E组)植入率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A、B组)(P均<0.05),而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均<0.01)。C组与A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35岁时,活产率显著升高(P=0.003),35~37岁组及>37岁组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组相比,患者年龄<35岁组及35~37岁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年龄>37岁时,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18),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A组相比,所有年龄段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降低;当患者年龄<35岁及>37岁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为35~37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移植胚胎的种类均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年龄对活产的影响后,与A组相比,B组(OR=1.311,95% CI=1.083~1.586,P=0.005)、C组(OR=1.322,95% CI=1.092~1.601,P=0.004)、E组(OR=0.616,95% CI=0.468~0.809,P=0.001)对活产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组(OR=1.139,95% CI=0.914~1.420,P=0.247)对活产的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考虑多胎妊娠及活产等因素,冷冻胚胎复苏周期最优的移植顺序可能是单优质囊胚>单非优质囊胚>D3双优质胚胎>D3优+非优质胚胎>D3双非优质胚胎。
简介:摘要目的促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非专科医师对睾丸扭转有足够的认识,提高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报道文献进行总结。结构10例患者年龄11~35岁,平均20岁,左侧6例,右侧4例,发病至确诊时间6h~5天。结果9例行手术探查,9例证实睾丸扭转而行睾丸切除术,1例扭转270°者,因家属强烈要求保存睾丸,1周后睾丸坏死、疗效差而再次行睾丸切除。随访经睾丸固定术后未再发生睾丸扭转。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最最重要手段及关键所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最可靠方法。
简介:摘要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65例胰腺癌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全部10个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antigen,CT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进行检测,发现联会复合蛋白1(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1,SYCP1)、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C,SPANXC)及都德式结构域内涵蛋白1(tudor domain containing 1,TDRD1)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89%及54%,检测值分别是志愿者的15.50、16.95及10.03倍,且三者之间互不相关。SYCP1及SPANXC 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测值高于肝癌,且与CA199不相关;SYCP1 mRNA在晚期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早中期胰腺癌,SPANXC mRNA在低分化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提示SYCP1和SPANXC mRNA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简介:睾丸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又是青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故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睾丸肿瘤发病率不高,有明显的地区与种族差异。瑞士发病率为(8.1~9.9)/105,丹麦为(7.2~8.0)/10^5,德国为(1.0~4.0)/10^5,美国为(2.1~2.3)/10^5,我国为(0.68~1.00)/10^5。亚洲和非洲少见,乌干达仅为0.09/10^5。据美国最新报道,2007年新发现睾丸肿瘤7920例,死亡380例。统计近年的美国睾丸肿瘤发病率增至5.3/10^5,是20—35岁人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平均年龄为34岁,死亡平均年龄为39.5岁。睾丸肿瘤发病之高峰期是在婴儿期、青春前期和老年早期。婴儿最常患胚胎癌和畸胎瘤,青年人最常患畸胎瘤、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老年人最常患精原细胞瘤删。
简介:睾丸,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产生精子和维持男性特征的使命。然而,这个至关重要的器官却常常遭受各种隐痛的困扰,其中最为常见且危险的一种便是睾丸扭转。睾丸扭转,这个看似陌生而专业的名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可能悄然无声地潜入我们的身体,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睾丸扭转的隐秘性使得许多男性对其一无所知,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睾丸扭转的相关知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男性的这一隐痛有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探索睾丸扭转的奥秘,守护男性的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