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脑瘫患儿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弱视治疗的16例脑瘫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普通遮盖治疗、弱视综合治疗仪(红光闪烁和海丁格刷治疗,有旁中心注视的给予后像治疗)及弱视训练软件(眼博士)治疗。观察对比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双眼视力、注意力保持时间情况及注视性质的改变。结果除2例患儿外,其余14例患儿左右眼矫正视力高于术前(P〈0.05),视力矫正成功率87.5%(14/16);治疗半年后复查,视力提高1行者37.5%(6/16),提高2行者43.75%(7/16);提高3行者6.25%(1/16)。治疗后患儿注意力保持时间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旁中心注视者6例,经过后像训练半年后除2例患儿仍为旁中心注视外,其余4例转变为中心注视,注视性质改变成功率为66.67%(4/6)。2例伴眼球震颤的患儿眼震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弱视训练对脑瘫伴弱视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儿视力水平并延长患儿注意力保持时间,改变患儿的注视性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性瘫痪 弱视 临床效果 注视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康复治疗中使患儿处于“放养”状态对其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位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在我科采用Bobath、Rood和Vojta等常规康复训练,然后治疗组在治疗师监护下和指导家长在家按照正确且安全的方法处于“放养”状态,均进行三个月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功能评估。结果经过GMFM、FMFM、儿心量表评估结果前后对比,发现每一评估阶段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瘫康复治疗中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适当使患儿处于“放养”状态,能更加有效的改善和提高患儿各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脑性瘫痪 &ldquo 放养&rdquo 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瘫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性别、年龄以及脑瘫程度的不同,以自愿选择护理方式为原则,随机将脑瘫患儿分为两个护理小组。综合护理组患儿64例,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摄食训练护理、语言训练护理、水疗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64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周期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64例患儿中,显效21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2%,出现并发症2例,满意度为96.87%(62/64);对照组64例患儿中,显效12例,有效4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37%,出现并发症6例,满意度为79.68%(51/64)。结论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康复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脑瘫 综合性护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9月,研究期间选择脑瘫患儿50例并将其分到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脑瘫患儿的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家长调查相关数据。总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中早产、病理性黄疸、颅内感染、阴道出血、异常产史、妊娠高血压等因素相对于观察组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多因素 Logistic后,结果表明,导致小儿脑瘫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异常产史、孕期阴道出血、病理性黄疸、重度窒息、早产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分析得知,孕期阴道出血、异常产史、病理性黄疸、重度窒息等是脑瘫患儿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儿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以此对脑瘫的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并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脑瘫患儿 危险因素 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在一个较长期康复的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康复护理及对策。方法根据病情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的58例脑瘫儿童患者,采取具体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如功能训练、饮食和心理护理等指导。结果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6个月之后进行复诊结果表明,运动功能重建达到89.6%有效率,痉挛缓解达到92%有效率。结论有效的家庭康复护理脑瘫患儿,使得家长的心理素质与保健意识也得到增强,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其恢复健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脑瘫患儿 家庭康复护理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康复护理方式,对脑残患儿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与我院的96例脑瘫儿童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儿童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强,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比较明显,(P

  • 标签: 脑瘫儿童患者 康复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部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文献报道在19%到99%之间。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仅给患儿家庭及相关机构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对患儿监护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参照近年来相关研究就此类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评估作了相关综述。

  • 标签: 脑部瘫痪,吞咽障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综合康复方法在脑瘫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目标对象7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经过不同的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康复疗法 脑瘫患儿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让更多的护理工作者了解到粪石梗阻这一病种,更加重视对脑瘫患者的护理。方法在骶管麻醉下行粪石取出术,并配合大肠水疗清除存积粪便。结果5天后,患儿神志清,精神好,表情自然,安静,不哭闹。伤口无出血,肿胀明显减轻,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7天后出院

  • 标签: 脑瘫 粪石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施行意义。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期间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出院后均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患儿的施行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分别经过护理后,其Gesell评分经比对计算后,差异性显著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将家庭康复护理应用到脑瘫患儿中有助于患儿的恢复,提高其治愈率。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参照组26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方法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愈率(88.46%)高于参照组(65.38%),听觉、视觉运动改善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脑瘫患儿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法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常规护理 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家庭康复护理组和常规康复护理组各26例,各经过3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康复前及康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sindependencemeasureforchildren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3月末,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家庭康复护理组患儿康复3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护理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 简介: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国内发病率为1.8‰-4‰,脑瘫易引发肺部感染,且预后差。肺脓肿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坏死、液化、脓肿形成。肺脓肿为难治性肺部感染,是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科于2015年02月08日收治一脑瘫合并肺脓肿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瘫 肺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jta疗法对1岁以内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年龄均≤1岁),观察组采用Vojta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的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Vojta疗法对一岁以内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脑瘫 Vjta疗法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社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康复护理组各26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康复前及康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sindependencemeasureforchildren,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社区康复护理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瘫,社区康复护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儿入院的单、双编号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实验两组,各 3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为期 3个月的观察,对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的变化差异展开对比,并运用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护理前 FMA评分与 ADL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两组各评分均有所增高( P< 0.05),而相比下实验组的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运用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P< 0.05)。结论:对脑瘫患儿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升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儿康复意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脑瘫患儿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脑瘫患儿出院后定期上门康复护理与测评以及远程通信康复护理指导与测评模式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脱离医院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随机将选取的60例脑瘫儿童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30例,一组为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治疗方案,出院前治疗康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都给以一年的康复护理观察,并在一年后通过采用美国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瘫量表测评康复护理效果。对照组出院后家长仅独立利用在患儿住院康复期间所接受的康复理论与技能自行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脑瘫患儿出院后给以延续性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人员每周定期入户进行现场指导1次。康复护理人员每周随时接受患儿家属的现代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和答疑。结果试验组脑瘫患儿出院后在1年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治疗下,其Barthel、脑瘫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瘫患儿,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出院后的延续康复护理采用定期上门康复护理与测评以及采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远程康复护理指导和测评,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患儿家庭简单康复护理。

  • 标签: 脑瘫患儿 延续康复护理 现代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