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对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常规组的患者单独采用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使用针灸疗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味益气聪明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Fib以及TC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主要表现为研究组的患者有更加良好的改善效果。研究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常规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针灸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加味益气聪明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血清Fib及TC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简介:【摘要】 观察耳穴全息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一例气血亏虚型患者作为调查资料,应用中医护理原则“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耳穴全息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后患者各项护理问题得到较好的效果,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耳穴全息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改善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眩晕的问题,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总结周玉祥教授医治泄泻经验。周玉祥教授系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内知名肛肠科专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常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1996至1998年曾赴阿联酋中国医疗中心、中国协和医疗中心工作。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各科临床、科研和教学经验,尤其擅长中医肛肠科。泄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目前嗜食辛辣的饮食习惯影响脾胃运化水液产生内湿,内外湿邪合而致病,脾不升清,湿邪下注大肠发为泄泻,脾虚湿盛证是泄泻的最常见临床证型。周玉祥教授泄泻的病位在脾胃和大小肠,与肝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临床详查病情、谨守病机,主张利小便以实大便,采用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芳香醒脾、健脾化湿、行气化湿,强调标本同治,既要运脾化湿治标,又要健脾固本,临床善用健脾渗湿止泻方加减配合饮食调摄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西医对照的优势。方法将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腹泻的患者60例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谷维素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占36.67%,显效9例,占40%,总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76.67%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加强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以及镇痛、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脾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理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脾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固肠止泻丸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理脾汤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结肠镜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86.0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结肠黏膜溃疡以及颗粒性炎变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脾汤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小儿患者的过程中方剂健脾祛湿方的功效,以及对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外周血γ干扰素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脾虚湿蕴型湿疹小儿患者126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这13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3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外敷健脾祛湿方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则为单纯氯雷他定进行治疗,体重小于等于30kg的患者每次给予5mg,体重在30kg以上的患者则给予10mg每次,餐后吞服,每日一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肤湿疹面积、皮肤损伤状态、免疫学指标水平、患部瘙痒程度、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数量变化、外周血γ干扰素数量变化,填写中医证候评价量表。结果:使用t检验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肤湿疹面积和患部瘙痒程度进行比较,得p>0.05,说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比较得,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患部的瘙痒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外周血γ干扰素数量可得接受健脾祛湿方治疗的患者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经检验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中药健脾祛湿方对于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较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于后续治疗的依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小儿脾虚型泄泻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小儿脾虚型泄泻多因素体脾虚,加之饮食失节、肠胃受寒等因素导致,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纳呆、食少、腹痛、腹胀、乏力、呕吐、尿少、面黄肌瘦等。脾虚型泄泻会影响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病程久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小儿脾虚型泄泻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轻juj 者影响患儿的体质,重者出现营养不良、发育缓慢等情况。中医认为脾虚泄泻是由脾气亏虚,或饮食失节,或过服寒凉,或劳倦伤脾所致,脾虚型腹泻的治疗,除口服中药外,应采用推拿配合艾灸方式进行治疗,以达到理气运脾、化湿行气、疏通经络等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3.10±5.82)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81±5.64)岁。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眩晕障碍量表(H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1.52±0.41)分比(2.45±0.66)分]、次症[(1.43±0.46)分比(2.29±0.72)分]及总分[(2.95±0.68)分比(4.74±0.9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的躯体、情绪、功能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眩晕可有效改善中医症候及主观症状,提升疗效,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