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减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社会功能评分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减肥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WHOQOL-100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SFRS评分: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LSG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策略。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40kg/m2,术前无心肺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低氧血症。术毕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30°~45°头高脚低位。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疼痛的管理、监测体温等护理策略。待患者达到出室标准后安全送回病房。结果所有患者恢复顺利,恶心7例,呕吐1例,疼痛(VAS>4分)2例,经积极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在麻醉恢复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提高恢复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称三孔法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使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院时间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共有肥胖症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指标数据评价包括: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通过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90天的手术切口恢复情况。结果:在一百五十位病人中,148个病人都已顺利进行了对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治疗,成功率为148(98.67)。术后治疗良好;8例病人曾在术后出现脐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后经数次换药后均已好转。而在此期间,这些病人均未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出血或胃瘘的发生。术后90天的回访;患者对术后切口美容的满意度达到146(98.65%)。结论:对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便于操作,与此同时,患者手术后的切口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前后肥胖患者下肢关节疼痛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原因。方法对2017~2019年间于我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体重、血糖等代谢指标以及下肢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使用相关性分析评价下肢关节疼痛改善可能的原因。结果患者术后1月体重平均下降(11.73±3.99)kg,平均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为(35.2±18.4)%,患者术前NRS疼痛评分(3.38±0.10)分,术后1月随访时降至(1.32±0.11)分,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疼痛改善程度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相关(P<0.01),与%EWL无关。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肥胖及下肢关节疼痛,疼痛的改善程度和术前糖化血红蛋白相关。
简介:摘要:肥胖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导致患者身体内部各项机能发生变化,进而增加其患上其他各类疾病的几率,其中肥胖患者最为容易患上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如今,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了满足,然而由于工作压力、不加节制的夜生活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人们越发容易患上各类疾病,而代谢综合征肥胖则是其中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中治疗此类疾病多是采用的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落实好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以在整体上保障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则围绕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后阶段的护理干预做出综述,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或残胃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贲门、胃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胃次全切除加食管-残胃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胃吻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25.8)min,术中出血(128.3±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胃)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结局及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措施。方法:按设计要求纳入50例肥胖患者,均接受标准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严格按随访计划完成一年的临床随访。通过术前VTE风险评估、围手术期应用下肢加压泵及尽早下床活动、积极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措施预防VTE。结果:术前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104.5±21.6)kg与(37.2±6.1)kg/m2,术后12个月,降至(74.0±14.1)kg与(26.4±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多余体重减轻比为(78.1%±22.8%);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术前平均(7.57±2.46)mmol/L与(7.58%±1.91%),术后3个月降至(5.65±1.31)mmol/L与(6.0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继续缓慢下降或维持,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5.58±1.32)mmol/L与(5.88%±1.0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甘油三酯也显著下降(P〈0.01)。术后未发生任何形式的血栓栓塞及出血。结论:LSG可有效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的相关代谢疾病,尽管围手术期VTE发生率低,但因肥胖患者存在VTE高风险因素,仍应重视,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围手术期VTE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理心护理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n=5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同理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BMI、体脂率、腹围、积极情感量表、消极情感量表和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得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MI、体脂率、腹围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BMI、体脂率、腹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消极、积极情感量表得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消极情感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积极情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文版SF-36各维度得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接受同理心护理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减重效果和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效果及其对合并疾病的改善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LSG手术的58例肥胖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减重效果、合并疾病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后第3、6、12个月平均多余体质量减轻百分比(%EWL)分别为(65.4±12.3)%、(71.2%±15.2)%、(74.7±16.7)%;合并疾病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术后1年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4.3%、78.3%、70.0%、56.3%、85.7%、100.0%、80.0%,术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58),远期并发症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症、胆囊结石和急性胰腺炎。结论LSG可有效减轻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疾病,而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肥胖症3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患者采取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减重效果呈越来越好的趋势,均优于手术前,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脂相关指标改善优于手术前,术后血脂变化呈逐渐改善的状态,P<0.05。手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相比手术前有较大的提升,肠道菌群改善越来越好,P<0.05。结论:为肥胖症患者采取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患者血脂指标、肠道菌群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患者的身体各个维度的变化也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正经历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从单纯强调根治到根治与功能保留并重的理念方向改变。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胃癌病灶精准切除,因为相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胃壁的全层切除保障了肿瘤的垂直切缘的可靠性,而腹腔镜技术不但可以起到辅助内镜下进行全层切除,缝合胃壁缺损,更解决了ESD所欠缺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目前,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有腹腔镜辅助的内镜下全层切除、内镜辅助的腹腔镜楔形切除术、非暴露技术腹腔镜-内镜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和非暴露内镜下胃壁翻转术等。尽管每种双镜联合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缺陷,但是相较传统胃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等特点。淋巴结清扫问题是早期胃癌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术中淋巴结示踪操作略显繁琐的问题,并存在一定失败率,而且术中淋巴结活检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早期胃癌精准治疗手段,相信器械设备技术的发展会使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方法操作性更强,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slevegastrectomy,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非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85例18~65岁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7例。按照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意愿分为LRYGB组与LSG组。采用七氟醚、氧气空气混合物的标准麻醉方法。评估术后0~24h患者PONV(恶心、干呕/呕吐)的表现与严重性、疼痛评分、止吐药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0~6h,两组患者PONV及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18.3%VS.44.0%)、严重呕吐发生率(10.0%VS.28.0%)及平均疼痛评分[(2.7±1.6)VS.(3.6±1.9)]明显低于LSG组。总体而言,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43.3%VS.72.0%)、严重呕吐发生率(20.0%vs.44.0%)明显低于LSG组。LRYGB组患者6h(55.0%VS.28.0%)及24h(83.3%vs.60.0%)麻醉后满意度明显高于LSG组。结论:与LSG相比.LRYGB降低了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但尚需更多随机预期实验制定更加标准的方法以减少PONV的发生;同时,需要更多的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以评估LRYGB与LSG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PONV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