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临床上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08年3月-2014年11月间产生的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中选择149例,仔细分析全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做出总结和讨论。结果:149例患者均采用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在90%FA上。全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方法,患者中治愈108例,有效35例,死亡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致死原因以腹腔感染及休克和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为主。结论:采用B超或CT检查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临床检出率较高,可以为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由继发感染引起的腹部损伤患者死亡概率较高,临床诊治过程中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对患者的体征、症状进行动态监测,给予积极的护理治疗,以减少继发感染例数,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针灸诊疗模式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评价者盲的研究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治疗模式与普通针法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经络异常分布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除了太阳经脉外,其余五经脉均有高比例的异常,以太阴、厥阴两条经脉为最著,2组之间构成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异常经脉逐渐减少,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统计学分析太阳、少阳、厥阴经脉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脉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太阳经脉与腰酸痛、乏力症状相关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厥阴经脉与记忆力减退、抑郁头晕目眩症状相关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王居易经络诊察模式对于异常经脉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并综合分析闭合性腹部创伤3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能够提高闭合性腹部受伤的早期诊断率以及抢救的成功率,以此提高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因为患有闭合性腹部创伤的患者3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保守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30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中,有27例患者在接受相关的手术治疗方法痊愈;有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死亡,死亡概率为3.29%;保守治疗中痊愈的有25例,死亡的有5例;3例死亡的患者还合并其他脏器受伤的情况出现,3例死亡患者中有2例是在手术的过程当中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失血过多,还有1例是在手术之后死亡,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患者还患有颅脑外伤;有15例急诊手术,15例保守治疗。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来说,应该及时的正确诊断以及做好正确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需要对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重视,辅以B超的检查来加强治疗,从而有效减少误诊的概率出现。
简介: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90-01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n=10)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引流量、寒战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病人发生寒战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正常,引流量少,病人感觉舒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腹部手术寒战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腹部手术病人寒战是指病人在术中、术后出现体温下降,不随意的强烈肌肉收缩,躯体明显颤抖的临床表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自2003年1月起,我们对腹部手术寒战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