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介导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细胞进行细胞分组与转染,分成7组:Blank组、NC组、oe-EGFR组、小干扰RNA(siRNA)-EGFR组、Gefitinib组、NSC 228155组和siRNA-EGFR+NSC 228155组。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转染后各组细胞中EGFR、JAK1、STAT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细胞增殖与凋亡。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EGFR、JAK1、STAT3、bcl-2 mRNA(EGFR:t=13.630,P<0.01;JAK1:t=16.650,P<0.01;STAT3:t=17.420,P<0.01;bcl-2:t=17.010,P<0.01)和蛋白(EGFR:t=15.590,P<0.01;JAK1:t=11.680,P<0.01;STAT3:t=9.295,P<0.01;bcl-2:t=13.960,P<0.0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Bax mRNA(t=21.480,P<0.01)和蛋白(t=10.950,P<0.01)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k组和N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EGFR组和Gefitinib组Bax mRNA(F=48.300,P<0.01)和蛋白(F=28.330,P<0.01)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而EGFR、JAK1、STAT3、bcl-2 mRNA(EGFR:F=138.000,P<0.01;JAK1:F=234.300,P<0.01;STAT3:F=106.300,P<0.01;bcl-2:F=186.500,P<0.01)和蛋白(EGFR:F=63.540,P<0.01;JAK1:F=61.720,P<0.01;STAT3:F=54.660,P<0.01;bcl-2:F=77.480,P<0.01)表达量显著低于NC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NC组(24 h:F=23.650,P<0.01;48 h:F=44.450,P<0.01;72 h:F=32.160,P<0.01),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NC组(F=50.8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e-EGFR组和NSC 228155组各因子和指标趋势逆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iRNA-EGFR+NSC 228155组各因子和指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EGFR表达,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痤疮治疗中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样本(2019.07-2020.07入院就诊痤疮患者)随机取94例,双盲法分为实验组(n=47,红蓝光治疗)和参照组(n=47,红蓝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比较Acne-QOL、GAGS评分,据此判断疗效。结果:痤疮患者治疗前Acne-QOL、GAGS评分无较大差异,经治疗,实验组社会功能升至(18.43±1.82)分,情感功能升至(18.57±2.06)分,自我感知升至(20.82±2.05)分,痤疮症状升至(20.83±2.71)分,皆比参照组分值高,GAGS 评分降至(10.29±3.46)分,比参照组(12.91±3.72)的分值低,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射治疗开始后分别使用分别维生素B12和人表皮生长因子来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结果: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同时能够加快放射性皮炎的恢复速度。结论: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作为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用药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EGFR与PTC相关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RevMan 5.3及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并进行了发表偏倚检测及敏感性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7项研究,涉及636例PTC患者。分析显示,EGFR高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OR=4.88,95%CI:3.29~7.24;合并效应量检验,Z=7.86,P<0.000 01)、远处转移(OR=4.12,95%CI:1.52~11.19;合并效应量检验,Z=2.78,P=0.005)、肿瘤长径(OR=2.23,95%CI:1.25~3.98;合并效应量检验,Z=2.72,P=0.007)以及临床分期(OR=2.30,95%CI:1.47~3.60;合并效应量检验,Z=3.66,P=0.000 2)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OR=0.95,95%CI:0.63~1.43;合并效应量检验,Z=0.27,P=0.79)。结论EGFR高表达可能在PTC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PTC预后评估及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并与ADC直方图特征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95例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完整乳腺MR检查,包括合成MRI、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所有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定量参数的直方图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ER2阳性与HER2阴性乳腺IDC患者的合成MRI定量参数[T1、T2和质子密度(PD)]及ADC值的直方图特征差异。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性能。结果最终纳入122例乳腺IDC患者的122个病灶。其中31例为HER2阳性,91例为HER2阴性。HER2阳性与HER2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阳性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PD中位数、PD平均值、PD峰度、T1 10th位数、T1平均值、ADC值直方图的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中位数分别为79.80(75.90,83.90)ms、76.56(72.59,79.09)ms,Z=-3.46,P<0.01;PD平均值分别为78.89(74.80,84.01)ms、75.99(71.70,78.63)ms,Z=-2.61,P=0.01;PD峰度分别为6.45(3.45,7.54)、5.04(3.55,5.58),Z=-2.21,P=0.03;T1 10th位数分别为731.52(668.50,975.39)ms、726.51(588.38,852.19)ms,Z=-2.54,P=0.01;T1平均值分别为1 161.97(1 063.56,1 253.78)ms、1 072.75(989.39,1 154.04)ms,Z=-2.21,P=0.03;ADC值直方图的峰度分别为4.75(2.72,5.91)、3.82(2.69,4.39),Z=-2.43,P=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中位数(P=0.004)与T1平均值(P=0.004)是HER2表达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构建的逻辑回归模型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AUC为0.853(95%CI 0.779~0.926),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1%。ADC值直方图的峰度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AUC为0.714(95%CI 0.611~0.817),灵敏度为45%,特异度为85%。DeLong检验提示二者的诊断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在预测乳腺IDC的HER2表达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能,可能辅助个体化的抗HER2靶向治疗计划的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州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6~8个疗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7.50%)高于对照组(55.00%)(χ2=4.528,P<0.05);观察组化疗后Karnofsky评分为(83.19±5.37)分,高于对照组的(75.28±3.78)分(t=7.618,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CEA[(6.01±1.34)ng/L]和CA153[(35.12±9.08)U/L],均低于对照组的(8.32±1.67)ng/L和(49.28±8.27)U/L(t=6.823、7.292,均P<0.05);观察组Ⅱ级以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30.00%)高于对照组(7.50%)(χ2=6.646,P<0.05);而两组心源性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Ⅱ级以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而需进行心功能安全筛选。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理念逐渐趋向精准化。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70%,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以突破此类患者面临的传统治疗瓶颈意义重大。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进入临床应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之后,这类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预后也随之获得突破性改善。文章从基础药理机制出发,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数据,就将来如何在临床实现精准化用药以及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
简介:摘要CDK4/6抑制剂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模式带来革新。全球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阿贝西利。对于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氟维司群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治疗均可大幅度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可控。鉴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刚开始起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系统性介绍CDK4/6抑制剂的药理学特征、用药监测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CDK4/6抑制剂药物的认知,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简介:摘要CDK4/6抑制剂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模式带来革新。全球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阿贝西利。对于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氟维司群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治疗均可大幅度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可控。鉴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刚开始起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系统性介绍CDK4/6抑制剂的药理学特征、用药监测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CDK4/6抑制剂药物的认知,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理念逐渐趋向精准化。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70%,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以突破此类患者面临的传统治疗瓶颈意义重大。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进入临床应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之后,这类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预后也随之获得突破性改善。文章从基础药理机制出发,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数据,就将来如何在临床实现精准化用药以及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治疗糖尿病术后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11例糖尿病人术后创面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例和常规组6例。两组同样给予基础治疗外,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采用0.3%双氧水溶液、0.5%碘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换药。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观察组5例患者创面完全治愈;常规组6例患者中1例痊愈、5例好转;观察组患者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和用药量均比常规组时间短、用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氧水溶液、碘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治疗糖尿病术后创面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驱动基因共突变的病例。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统计分析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9%(797/1 508)、6.2%(93/1 508)、2.7%(40/1 508);EGFR基因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 del 与外显子21 L858R为主(90.6%,722/797),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P<0.05);ALK及ROS1基因融合多见于年龄<60岁、晚期患者(P<0.05)。其中携带共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6例(1.1%,16/1 508),包括EGFR/ALK基因共突变7例、EGFR/ROS1基因共突变8例、ALK/ROS1基因共突变1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多为女性、腺癌患者。16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中,8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疗效为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可出现突变共存的状态,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放射性食管炎隔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射治疗开始后分别使用分别维生素B12和人表皮生长因子来预防及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结果: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延缓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食管炎的程度,同时能够加快放射性食管炎隔隔的恢复速度。结论: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作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及治疗用药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黏蛋白5AC (mucin5ac, MUC5AC)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卵清白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1 ml致敏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实验第16天开始灌胃,运脾泻肺化痰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0、20、10 g/kg运脾泻肺化痰汤,西药组灌胃羧甲斯坦片150 mg/kg,联合组灌胃运脾泻肺化痰汤20 g/kg、羧甲斯坦片150 mg/kg, 1次/d,连续灌胃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3含量;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情况;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EGFR、MUC5AC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EGFR、MUC5AC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联合组大鼠IL-13、TNF-α水平降低(P < 0.05) ,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P <0.05) ,肺组织EGFR [(0.466±0.023)、(0.354±0.047)、(0.667±0.066)、(0.553±0.065)、(0.290±0.033)比(0.782± 0.047) ]、MUC5AC [(0.424±0.022)、(0.313±0.033)、(0.603±0.051)、(0.495±0.041)、(0.243±0.024)比(0.806±0.090)]蛋白表达降低(P<0.05) ,EGFR[(2.302±0.321)、(2.549±0.623)、(3.084±0.453)、(2.585± 0.314)、(1.810±0.379)比(4.101±0.567) ]、MUC5AC [(3.243±0.742)、(3.283±1.064)、(4.419±0.572)、(3.817±0.637)、(2.469±0.424)比(5.840±0.661)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运脾泻肺化痰汤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与EGFR/MUC5AC信号通路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吉非替尼与原研吉非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一线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91例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国产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原研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情况、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91.5%(43/47)、84.1%(37/4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47/47)、97.7%(43/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08,P=0.224;χ2=1.080,P=0.484)。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3.26个月(95% CI 11.34~14.66个月)和13.19个月(95% CI 12.52~15.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亚组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2.98个月(95% CI 11.25~14.75个月)和13.89个月(95% CI 12.04~15.9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观察组和对照组第21号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5.08个月(95% CI 11.79~18.21个月)和11.94个月(95% CI 9.20~14.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两组患者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炎、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氨基转移酶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费用为(2 118.43±137.93)元/月,对照组为(5 945.48±247.48)元/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54,P=0.001)。结论国产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原研吉非替尼相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且国产吉非替尼更经济,可大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5例,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GN方案治疗。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通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和监测。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者接受中位4个周期的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48.9%(95% CI: 33.7%~64.1%)。10例(22.2%)患者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13例(28.9%)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7.8%)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2/45)。45例患者中,34例死亡,中位PFS为5.1个月(95% CI: 3.9~6.1个月),中位OS为17.6个月(95% CI: 13.1~20.9个月)。结论对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GN方案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5例,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GN方案治疗。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通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和监测。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者接受中位4个周期的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48.9%(95% CI: 33.7%~64.1%)。10例(22.2%)患者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13例(28.9%)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7.8%)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2/45)。45例患者中,34例死亡,中位PFS为5.1个月(95% CI: 3.9~6.1个月),中位OS为17.6个月(95% CI: 13.1~20.9个月)。结论对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GN方案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中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的57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1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资料,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方法在CTC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其中56例肺癌患者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方法进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CTC检出率为93.0%(53/57),良性疾病组CTC检出率为28.6%(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cut-off为CTC≥1/3.2 mL外周血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0.906,95%CI:0.833~0.980,P<0.01)。Ⅲ~Ⅳ期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23)。CTC阳性率和第7、8号染色体多体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和EGFR突变状态无显著相关性。EGFR突变组患者的CTC检出数目显著高于EGFR无突变组[(6.5±1.1)比(3.7±0.7),P=0.045],且突变组CTC检出数目≥5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2.0%比19.4%,P=0.010)。结论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CTC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且CTC检出数目与患者的TNM分期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晚期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晚期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采取数字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表皮生长因子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在治疗效果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功能上,观察组IgA、IgG、IgM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上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能够发挥出确切疗效,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长因子改善作用明显,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