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益气明目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7)、对照组(n=23)。观察组采用益气明目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43.48%,组间对比存在比较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过益气明目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 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34 例( 40 只眼),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随访 1~ 6个月,有 22 眼视力≥ 0.1,占 55 %,其余 16 眼视力< 0.1,占 40 %。术后 33 眼视力上升, 6 眼视力无明显变化, 1 眼视力下降; 术后 1周,患者平均眼压达( 19.67±2.28) mmHg,高于术前的( 13.52±2.13) mmHg,差异明显( P< 0.05),术后 3周即基本恢复,平均眼压为( 14.02±2.15) mmHg;术后出现四种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2.5 %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眼底荧光造影(FFA)联合虹膜荧光造影(IF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于该院治疗的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0例(148眼),所有患者均行基础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FFA联合IFA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行基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FFA联合IFA检查对视网膜及眼底周围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24例非增生性虹膜改变,19例增生性虹膜病变,4例青光眼,101例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F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30例视网膜无灌注区,53例视网膜内出现了新生血管,40例出现了黄斑水肿,21例玻璃体积血;裂隙灯未能发现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IFA检查较裂隙灯更为灵敏(χ2=7.364,P<0.05)。结论FFA联合IFA在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2型糖尿病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的患者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2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患者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3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递法明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8例确诊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 2组( A组和 B组)。 A组确诊后直接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B组确诊后口服递法明片 2周后再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比较术中、术后患者玻璃体腔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率 35.7%, B组术中出血率 14.3%,两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 6个月期间, A组术后出血率 21.4%( 3/14); B组术后出血率 7.1%,两组比较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递法明可减少 PDR患者术中、术后视网膜再出血,在稳定 PDR患者视网膜血管状态、增加视网膜微血管张力、减轻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行23G玻璃体切除术的6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行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者50例与之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率为9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0%;且该组的术后1d眼压值较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病者经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研究发现该病已成为当今中老年以上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膜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引起管腔狭窄和血液改变,以及促进DR后期发生视网膜缺氧、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作为与DR联系最为紧密的细胞因子,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VEGF的表达受到胰岛素水平、甘糖酯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DR中VEGF表达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DR的相关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干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眼科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视力评分(1.88±0.13)、焦虑评分(19.58±1.00)、抑郁评分(20.20±0.99)、护理依从性100%、护理满意度100%,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眼科应加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视力,减轻其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眼底病病变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500例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眼底病病变患者,对需治疗的600眼进行氩激光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全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534(89%)眼有效,66(11%)眼无效。结论对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眼底病病变的患者全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