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肌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PEF、VC、FEV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肌康复锻炼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受损肌群的早期康复锻炼对腰椎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8年 9月在我院行腰椎手术后患者 61例作为实验组,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2月在我院行腰椎手术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患者 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康复方法在开展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 JOA评分( 19.33±1.88)分高于对照组的( 14.16±1.69)分,差异显著( P< 0.05);腰 VAS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椎失稳患者采用颈肌功能锻炼配合针刺理疗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失稳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理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4%)(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角度、水平位移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失稳患者采用针刺理疗法治疗的同时,配合颈肌功能锻炼治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间收治的5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排尿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72%,前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后者高,差异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排尿后疼痛情况改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平均改善时间为(2.31±0.45)d,对照组为(5.11±0.49)d。前者的改善时间明显比后者短,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尿潴留疾病,在其康复护理中应用盆底肌锻炼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康复路,并且实现患者排尿疼痛情况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后性交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对入组产妇实施不同的产后干预,其中60例在产后均接受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设为对照组。其余60例设为观察组,对该组产妇,均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干预。结果:干预后3个月,经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观察组阴道静息压与阴道动态最大压力值、最大收缩压力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进行测评,观察组产后性交痛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状况,减少产后性交痛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面肌锻炼联合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比较两组痊愈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对照组痊愈率82%,观察组平均住院日7±25d,对照组为10±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面肌锻炼联合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可提高面神经炎的痊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值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盆底肌肌力、疲劳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均高于治疗前,疲劳值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