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健康体格检查和对大动脉血管壁的无创伤性B超检查,提示引起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从40-70岁的临床健康体格检查者中,选取300例无明显特殊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亚健康者,进行无创伤性B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94例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mm者作为检出组,其余206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得出有临床参考意义的指标。结果对照组与检出组的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5.4%、13.2%;尿常规异常率分别为52.3%、26.8%;年龄差异分别为(48.91±3.69)岁、(47.52±4.16)岁,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无症状型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引起高度性重视,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措施,并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一例产后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报道,结合38例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复习。结果均急性发病,雷击样头痛是共同的临床症状,可伴有短阵性血压升高。MRI检查大多数患者表现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皮质下白质多发斑片状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低信号。脑血管造影或TCD检查存在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多发节段性、可逆性痉挛。病理检查无血管炎性改变。;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影消失。结论(1)产后脑血管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机制异常有关,雷击样头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2)MRI检查多表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改变,可伴有皮质、皮质下或分水岭区腔隙性脑梗塞、少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可逆性痉挛是产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4)解除脑血管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糖尿病组(A组),80例合并脑血管疾病(B组),把这两组患者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组的病程、HbAlc、FBG、LDL-C、SBP、Hcy水平高于A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FBG、TC、SBP、Hcy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高胆固醇、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发生的危险因素,严格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