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多肽JFT的合成工艺。方法:本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法(spps),以Fmoc-氨基酸为原料,TBTU/HoBt/DIEA混合试剂缩合。用三氟乙酸\苯甲硫醚\巯基乙醇\苯酚\水脱保护,将多肽从MBHA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粗肽的收率为62%,经RP-HPLC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在98%以上的目标肽。经MALDI—MS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适合大规模生产。
简介:目的:探讨深低温(-80℃)保存异体肌腱的最佳时间段。方法:体重250-300g的雌雄不分的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72只。Ⅰ组为供腱组,提供144条供移植用的肌腱。Ⅱ组又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8只,分别接受由Ⅰ组提供的经深低温保存1天、10天、1个月、3个月的肌腱。术后3天时、10天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3只,近端自肌肉肌腱移行处,远端自跟腱附着处切断(包括近、远端吻合口),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术后4W、8W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6只,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最大载荷测定。结果:保存10天以上的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和保存1天的比较,保存10天以上的肌腱术后粘连较轻,肌腱抗拉力强度降低。保存10天以上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最大载荷测定,结果: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腱在深低温(-80℃)环境中长时间保存后,其用于功能修复,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
简介:目的: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四氮唑类化合物,寻找温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以期发现抑菌活性化合物并初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氰基类化合物和叠氮钠为原料,溴化锌为催化剂,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一类四氮唑结构化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利用所得到的优化点击化学反应条件合成了11个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发现化合物2h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优化后的点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抑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的四氮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简介:目的:对比300mgI.ml-1对比剂与400mgI.ml-1对比剂对肾脏多层面CT(multisliceCT,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作用及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68例腹部CT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分别给予肾脏平扫和典比乐300(300mgI.ml-1)与碘迈伦400(400mgI.ml-1)的多期增强MSCT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18s、30s、80s、3min~5min),测量各期增强扫描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双肾静脉、双肾皮质、双肾髓质、双肾盂的CT强化值。观察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400mgI.ml-1对比剂在18s与30s采集,所检测的血管与肾各结构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mgI.ml-1对比剂(p〈0.01),80s采集,肾动脉、肾静脉、肾髓质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mgI.ml-1对比剂(p〈0.01),3min~5min采集,肾静脉与肾盂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mgI.ml-1对比剂(p〈0.01)。结论:高碘浓度对比剂对肾脏各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标准碘浓度对比剂,并可降低对比剂用量,而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简介: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W、400W、600W及800W),不同声振时间(30s、60s、90s、120s、150s、180s、210s、240s、270s及300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的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F68)和蔗糖酯-5(SE-5)的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及胃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Okabe改良法复制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及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健胃愈疡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法莫替丁组;②HE染色法显示健胃愈疡组较模型组及法莫替丁组黏膜厚度增加,溃疡床及溃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排列较为整齐。③IL-1β在正常胃组织呈阴性或偶有阳性信号表达,造模型7d后表达显著增加,健胃愈疡组和法莫替丁组低于模型组(P〈0.01);14d后各组的阳性信号表达均降至接近正常。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保护大鼠胃粘膜组织,降低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指数,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胃组织IL-1β蛋白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
简介: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FBI)、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2例剖宫产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及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先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再在子宫肌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FIB、D-D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P<0.05)。两组治疗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可能与有效减少FIB、D-D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