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电生理反应。[方法]200g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流分,GC-MS分析保留时间在11.45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 标签: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严重危害苹果生产入侵害虫,也是中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在我国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在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在我国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与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苹果蠹蛾 入侵生物 中国 分布 扩散 经济损失
  • 简介:福寿螺因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大量繁殖,造成生态危害,被定义为恶性外来人侵物种。世界遭入侵地区均采取了各种措施消灭福寿螺,但防治成效不大,因为其具有很强抗逆性,如福寿螺能适应39℃极端高温,能够忍受长达14d干旱,抵抗pH4.5~9.4酸碱侵蚀,并能抵抗化学药剂、细菌、寄生虫威胁。因此,研究其抗逆性及其机制将有助于找到更有效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福寿螺抗物理(低温、高温、干旱)、化学(酸碱性、药物)、生物(细菌和寄生虫、捕食者)因素研究成果,旨在为防治福寿螺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福寿螺抗逆性提供参考。目前研究表明,福寿螺抗逆性由外界环境因子诱发,环境因子促成其生理状态,如代谢途径、糖类和氨基酸积累等改变,这些变化由基因调控,可遗传给后代;外界环境因子还能引起福寿螺对逆境行为适应性、调节产卵量等。

  • 标签: 福寿螺 抗逆性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生物入侵
  • 简介: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预警监测、阻截防控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 简介:本文是1998年6月作者在广州召开国际有害生物学术讨论会上大会发言稿。撰写本文主旨就在于促进有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思想探索与评议。当今在世界各国,甚至在一国之内,对IPM看法和认识颇不一致。本文内容首先评论这些看法和认识。接着,对IPM实施得好而有成绩地方,探索它们具有哪些共同性。最后,对理想IPM所展示能发挥最佳作用内容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农民参予IPM研究和怎样把IPM技术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未来IPM在很多地区和在很多作物能成功要素,特别对农业户更有意义。

  • 标签: 发展英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发展
  • 简介:【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驱动力与传入我国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区域都是其在我国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Maxent模型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 标签: 北美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重要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研究显示,苹果蠹蛾体内所含Wolbachia属于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CI)现象A组中Dor亚组。本研究目的在于摸清苹果蠹蛾体内Wolbachia对宿主生殖调控是否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功能。[方法]通过饲喂抗生素消除苹果蠹蛾体内Wolbachia,比较感染与消除Wolbachia苹果蠹蛾生态适合度以及Wolbachia感染对苹果蠹蛾生殖影响。[结果]消除Wolbachia后,苹果蠹蛾F_1、F_2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产卵量、孵化率和蛹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Wolbachia对苹果蠹蛾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平均产卵量和性别比例均无影响。不同处理苹果蠹蛾之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杂交苹果蠹蛾都能产卵,且卵可以正常孵化。[结论与意义]在自然状态下苹果蠹蛾体内Wolbachia不能诱导其宿主胞质不亲和现象。

  • 标签: WOLBACHIA 苹果蠹蛾 生殖调控 胞质不亲和
  • 简介: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动植物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关系"、"入侵种种群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入侵性与生态系统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 简介:【背景】相似穿孔线虫是一种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具有毁灭性,已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威胁。由于目前大多化学杀线剂毒性较高,筛选获得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拮抗活性微生物菌株对线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广泛从染病香蕉植株根际采集土壤样本,运用等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株;采用摇瓶发酵法制备拮抗菌株上清液和发酵液。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拮抗作用细菌菌株,并通过16SrDNA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获得5株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较理想拮抗活性细菌菌株。其中,菌株HD-86作用效果最好,其发酵上清液处理24h后相似穿孔线虫死亡率达100%。盆栽试验表明,菌株HD-86发酵液处理42和70d后对相似穿孔线虫相对防效分别为77.34%和90.51%,均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结论与意义】菌株HD-86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很强拮抗作用,将其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本研究可为相似穿孔线虫生防制剂研发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相似穿孔线虫 拮抗细菌 洋葱伯克氏菌
  • 简介:【背景】草食动物对寄主植物取食或损伤会诱导改变植物光合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植株健康生长。产蜜昆虫与蚂蚁互惠关系是物种相互促进一种重要生态学现象,能够促进产蜜昆虫种群数量,然而这种互惠关系及其对寄主植物光合生理影响还知之甚少。【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运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互惠对寄主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结果】随着扶桑绵粉蚧危害时间延续,寄主植物上蚂蚁和扶桑绵粉蚧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在危害后期,蚂蚁存在情况下扶桑绵粉蚧数量要明显低于无蚂蚁处理;在扶桑绵粉蚧取食寄主棉花20d后,有、无蚂蚁存在棉花叶片光合利用率α值较无虫处理分别下降了53.5%和37.0%;存在蚂蚁或扶桑绵粉蚧危害后期对棉花叶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max有显著影响,然而扶桑绵粉蚧单独取食或与蚂蚁互作情况下未显著影响棉花叶片对强光耐受能力(Ek)。【结论与意义】研究明确了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互惠关系对寄主棉花叶片光合生理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为进一步解释扶桑绵粉蚧入侵、扩散及暴发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互惠关系 关系寄主 叶片叶绿素
  • 简介:【背景】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源于南美洲且正在我国不断传播外来入侵植物。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强致病菌,能引起空心莲子草茎叶发病,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方法】选择以麦麸、大米、玉米芯粉、玉米粉、稻秸秆粉为基料,棉籽壳、稻秕壳和大豆粉为辅料,按照一定质量比配制固体培养基,筛选适合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大量生产有效组分;同时研究培养基含水量和6种金属离子对SF-193菌落生长影响。【结果】在以大米和大豆粉质量比为3:1和5:1培养基上SF-193菌落面积最大,其次为大米和棉籽壳质量比为5:1培养基。在含水量为20%和30%培养基上SF-193菌落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Mg2+和Mn2+对SF-193菌落生长影响较小,Zn2+对SF-193菌落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SF-193菌落在含Cu2+和Fe3+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田间控草试验表明,固体发酵生产菌粉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性显著高于液体菌,用量为50g.m-2时,10d后空心莲子草病情指数达86.1。【结论与意义】利用固体培养基发酵生产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对空心莲子草防除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发酵。因此,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固体发酵菌粉可能在生物防治空心莲子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 固体发酵 控制效果
  • 简介: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DNA重复片段。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主要组成成分,是基因组和表型进化主要动力之一,并且对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进化具有重要贡献。由于转座子在基因组内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备受重视,尤其在转基因技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转座子在昆虫中分布、类型及功能,重点阐述不同昆虫转座子在转基因技术中应用,并对转基因安全性和转座子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转座子 昆虫 转基因 安全性
  • 简介:基于遗传修饰手段昆虫不育技术(SIT)作为一类物种特异、环境友好、科学高效新兴策略,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技术(RIDL)是改进传统SIT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四环素调控系统、特异性启动子、性别特异剪接系统和特异性致死基因等重要元件,其中根据不同昆虫特点选择合适特异性致死基因对于构建遗传不育品系至关重要。这些致死基因或受到阻遏调控系统控制、或特异在雌虫中表达、亦或直接作用于x染色体,导致后代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性别中条件致死。本文综述了RHG家族(reapr、hid、grim、michelob_x)细胞凋亡基因、转录激活因子tTA及NipplDm、归巢内切酶基因等在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研究和应用,讨论了特定致死基因效应机理和应用特点,并对其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由于不同效应基因致死作用和调控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因此深入研究特异致死基因凋亡机制和在不同物种中兼容作用,将为害虫遗传防控提供更多研究思路和手段。

  • 标签: 昆虫不育技术 致死基因 细胞凋亡基因 转录激活因子 归巢内切酶基因
  • 简介:【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和药土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4-D二甲胺盐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安全性。【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2,4-D二甲胺盐对家蚕LC50(96h)分别为2.05×10-3、8.59×10-4、2.79、250.48、11.52、272.18、2.50、1.93×10-2和534.47a.i.mg·L-1,对蚯蚓LC50(14d)分别为11.05、6.29、〉100、〉100、〉100、〉100、99.13、115.31和〉100a.i.mg·kg-1干土。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戊唑醇对家蚕"剧毒",氰氟虫腙、螺虫乙脂和苯醚甲环唑对家蚕"高毒",其余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阿维菌素对蚯蚓为"中毒",其余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结论与意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急性毒性存在差异,为农药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农药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实蝇与体内微生物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中重要一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中.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在参与实蝇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及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在不育昆虫技术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互作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实蝇 共生系统 功能 不育昆虫技术
  •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谷斑皮蠹 16S RDNA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 简介: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一种生理现象,作为抵抗病毒免疫机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RNAi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生机制已明确,但昆虫系统性RNAi不同于线虫,在昆虫中尚未发现线虫跨膜蛋白SID.2同源蛋白,且果蝇中不存在依赖于RNARNA聚合酶(RdRP),但存在具有相似活性物质。昆虫发生RNAi效率不仅与靶标基因自身及双链RNA选择有关,而且与虫体发育状态及摄入双链RNA剂量相关。随着RNAi在昆虫中作用特点阐明,RNAi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近年来,通过RNAi沉默靶标基因,不但促进了昆虫基因功能研究发展,而且被广泛用于重要农业害虫抗药性基因研究。最新研究表明,RNAi结合第2代测序技术,针对非模式昆虫,能迅速找到具有致死效应靶标序列,加快了利用RNAi技术生产生物农药步伐。

  • 标签: RNA干扰 小干扰RNA 双链RNA 基因功能 生物农药
  • 简介:【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粉虱类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了2种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时间分配,以及2种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种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瓢虫进行释放。

  • 标签: 沙巴拟刀角瓢虫 越南斧瓢虫 烟粉虱 时间分配 捕食行为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险外来入侵害虫,自200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但有关云南省扶桑绵粉蚧发生情况缺乏系统调查报道.[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对云南省16个州(市)72个区(市、县)扶桑绵粉蚧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天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扶桑绵粉蚧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红河州元阳县、蒙自市,保山市隆阳区,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永仁县,怒江州泸水县8个州(市)共10个市(县)有零星分布.其寄主植物共14科18属19种,包括园林观赏植物3种、经济作物1种、蔬菜作物2种、粮食作物1种、杂草11种,其中有12种植物在我国其他疫区未见报道;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天敌3种.[结论与意义]扶桑绵粉蚧在云南省呈零星点状分布、疫区间受害情况有差异,未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开展扶桑绵粉蚧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云南省 分布与危害 天敌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重要瓜果害虫,研究其在田间时空分布可为进一步探讨成虫在栖息地迁移规律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于2013年9月17日-11月8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面积约6900m^2,其中,苦瓜地面积为34m×19m。以黄绿色粘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板上瓜实蝇雌、雄成虫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瓜实蝇成虫时空分布动态。【结果】瓜实蝇成虫密度有2个峰;其半变异函数多为高斯模型,在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变程范围为9.648-65.580m,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结论与意义】运用Kriging插值法,由软件Surfer10.0绘制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瓜实蝇成虫主要分布于苦瓜地内,呈现出瓜实蝇成虫被苦瓜吸引,并迅速繁殖及之后向瓜地外扩散变动特征。

  • 标签: 瓜实蝇 苦瓜 地学统计学 等值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