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连盆地阿尔善油田为砂砾岩中孔低渗油田,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薄、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低,加之油层与弱、中、强各级水淹层共存,高压层与低压层交错分布,致使水淹层的识别与水淹等级的划分较为困难,定量解释难度更大.在分析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压力等储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将水淹层划分为6种类型,即低压弱水淹、低压中水淹、低压强水淹和高压弱水淹、高压中水淹、高压强水淹,并分别给出了识别方法和典型实例,适合于地质分析和开发生产.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为6.09(%),可有效地用于定量分析.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的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群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学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群的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的绝对年龄值的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的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简介: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硕酸盐岩储层孔隙充填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储层孔隙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而孔隙充填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孔隙形成环境和发育阶段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的直接标志。通过不同产状(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确定储层孔隙的成因,并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生成和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中期深部深蚀孔洞缝和再埋藏晚期的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储层的聚烃期油气储集空间。油气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三叠纪早期(即再埋藏中期),而油气大量运聚则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再埋藏中晚期)。区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印支-燕山斯构造运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