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模式的'中国式现代'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 简介:人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把马克思之前(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唯物主义称之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的,但并不十分精确。因为这只是结果,而不是起点。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起来,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从客体的角度,还是从主体的角度;从直观的角度,还是从实践、人的感性活动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 标签: 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唯物主义 感性活动 立体性 费尔 “物质”
  • 简介:法制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地方立法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需要立法者有成熟的法治理念,需要国家提供好的法律,还需要社会具有接受法治的基础.地方立法的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衡量质量的高下,应当看法规是否为社会确定了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行为模式、正确的价值选择;应当看法规是否反映并满足社会需求,能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民和法人的自主性,能否使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应当看法规是否合乎法律的精神,使法律与法律之间关系也能够平衡协调.

  • 标签: 地方立法 法制化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经济发展 法治理念 组织结构
  • 简介:绿色是习近平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思想,是用生态环保的理念指导发展,通过生态经济和经济生态,实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模式。绿色不仅是发展观和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绿色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的方法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包含着有机体的方法论,以及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目的和手段、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方法论。

  • 标签: 习近平 新常态 绿色化 方法论
  • 简介:<正>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今天,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正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当在更广的角度上、更大的深度上和更高的精度上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并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对立统一学说,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认为:要系统地运用矛盾分析法,“五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五定分析”,就是定性分析、定位分析、定点分析、定量分析、定势分析。为了使“五定”分析成为矛盾分析法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对立统一的精神实质贯穿到“五定”分析中去,

  • 标签: 矛盾分析法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企业 商品经济
  • 简介:<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走向现代的历史,是一个全球逐步突现与发展的过程。什么是全球?所谓全球是指世界上人类从过去各个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一体的变迁过程。作为一种社会一体的变迁过程,全球并非是当代才产生的,它是早已有之并具有一个渐变过程。只不过到了现在,人们才强烈地感受到了全球浪潮的震撼与冲击。全球语境下,如何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如何借某些形式的转型从而使民族文化产业获得当下发展?如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此类全球对各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问题,已成为世纪之交文化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文化管理模式 民族文化产业 全球化理论 文化体制改革 全球化语境 渐变过程
  • 简介:政治制度主要是指政治组织和政治过程的稳定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它既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又是实现政治现代的基本原则之一。从中国历史经验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政治制度思想启动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在政治制度的进程中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实施依法治国过程中,探讨邓小平政治制度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政治制度化 政治发展 邓小平 依法治国 政治组织 根本保证
  • 简介:战后的全球积累和资本的跨国全球论坛从本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的全球发展就一直是不断引起争论的主题。战后,随着资本国际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劳动分工的变化,大批新兴民族国家(被称作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其快速工业,给资本主义全球发展的讨论注入了新的议题、...

  • 标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战略 不发达国家 资本国际化 进口替代 民族国家
  • 简介:作为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中国语境中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方法,多重证据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多重证据法立足于材料的拓展,在比较的视野中进行"以西援中"式的学术改造,中西材料的相互文本化成为其问题所在。在文学人类学批评实践和方法论建构中,如何关注中国本土经验和个体性经验,使得文学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维度得以彰显就成为其深入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多重证据法 文本化 文学人类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质的规定性与其在民族国家运用过程中个性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坚持民族特色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地位的否定和背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是其应有之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较好地处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普遍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族化 民族特色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大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总体趋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其目标在于社会主义公共人的培养,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具有以公共情感、公共理性以及致力于公共事务的奋斗、牺牲精神所构成的公共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让受教育者成为真正关注、关心并实际贡献于国家、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转型,意味着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存在方式。在转型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的教育价值利用与再造,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传播途径的利用与再造,公共性活动的开展及其价值引导来进行。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公共人 公共化转型
  • 简介:从媒介发展角度来看,舆论生态的“泛娱乐”是媒介产业市场的结果。从电视到网络,媒介的娱乐功能被过度强调和加速泛,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对舆论生态的“泛娱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络成为全民狂欢的数字舞台,舆论生态“泛娱乐”态势愈演愈烈。网络舆论生态“泛娱乐”问题实质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盛行。探寻泛娱乐舆论生态的治理策略是构建良性舆论环境、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稳固地位的重要议题。

  • 标签: 网络 舆论生态 泛娱乐化 消费主义
  • 简介:反现代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顾乃忠现代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理性主义相联系的时代,因此它是一个进步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它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把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屈从于物的关系的统治,成为金钱的奴隶;它强调社会分工,必然在提...

  • 标签: 斯拉夫主义 反现代化思潮 理性主义 西方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国文化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与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正>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全球日益推进的客观现实在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关于全球的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百家争鸣,蔚为大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曾指出:"仅仅在十年以前,不论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都很少使用‘全球’这一术语,而现在,这一术语已经从无人问津变为无所不在:如果不提到它,任何政治演说都是不完整的,任何商业手册都是不受欢迎的。"

  • 标签: 全球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吉登斯 世界历史性 物质生产
  • 简介:个人是国家、民族、社会的有机分子和最终载体,因而全球必然对个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人面对全球主要有三大挑战和压力:参与与适应,竞争与互赢,合作与和谐。这就使得个人必须针对全球而努力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因此,成功应战全球最关键之处在于由外在转向内在,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全球背景下塑造健全个体人格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全球意识,根本任务是塑造个人的自由人格、崭新人格和全面人格。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意识 健全人格
  • 简介: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正确地指出:“从古至今,经济民族主义对国家权力和独立性的奋斗目标始终是压倒一切的。只要国家体系存在,经济民族主义就会对国际关系施加重要影响。”即使在全球进程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加快的世纪之交,虽然国家的作...

  • 标签: 经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全球化进程 后发展国家 跨国公司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正>全球的问题研究最近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前沿课题。它不仅吸引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专事政治学及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的注意。由于全球所产生的辐射性效应之广阔以至于它也引起了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从理论上最早探讨全球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而且时至今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既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这个热门话题,而且建树颇多,那么我们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也直该对之

  • 标签: 全球化理论 国际问题研究 人文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 热门话题 文化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