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修订的《法律刑事诉讼文书样式》1999年7月1日开始在各级人民法院实施。这次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以1992年试行样式为基础,以修改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为依据,以提高诉讼文书质量、体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强化对判决

  • 标签: 裁判文书 诉讼文书 被告人 司法公正 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简介:主审法官责任制是尊重司法规律的必然要求,由法官审理、法官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模式对法官裁判说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建设,任何裁判文书都要在阳光下晾晒,裁判文书公开也倒逼着法官必须将其裁判决策的过程显现在裁判文书中。但当下裁判文书说理仍然过于简略,主要表现在:裁判依据存在一定欠缺;事实认定与法律的解释不足;情理不足,裁判说理缺乏人文关怀。主要基于法官传统思维、知识“前见”、认知心理的分析,认为法官法律思维运用不成熟,法官思维与当事人思维的殊异,裁判解释知识的缺乏,不良知识“前见”的误导,裁判的保守心态及知觉选择性心理等因素制约着裁判充分说理。其根源还在于法官囿于裁判说理可利用素材的有限性,裁判决策的过程不科学。要解决这一问题,法官应当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扩展思维的视野,寻求裁判说理可利用的素材,将科学的裁判决策转化为裁判文书的合理表达,即公开法律依据的正当化引证,合理运用裁判解释知识,适当运用法律修辞等论证裁判结论,从而提高裁判说理质量。

  • 标签: 法官裁判 有限性 说理 决策 素材 法官责任制
  • 简介:法律发现是当前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焦点、热点问题,本文论题即从法理角度和实证调研角度进行界定并作适当展开。作者认为,识别、解释和论证裁判大前提的过程正是法律发现的过程,在多维视角下,法律发现具有一定的合法或合理性。在疑难案件的裁判过程中去发现法律并予以论证,乃职业法官的神圣使命,从疑案裁判说理到指导案例的升华也是我国法官成长并成名的正当途径。至于法律发现机制的完善及完善办法,应当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予以实施,关于这些命题至今仍存在或大或小的分歧。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若干规定》颁行不久之际,研究有关法律发现的问题具有较为突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法律发现 指导性案例 职业法官 裁判 个案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对司法判决进行有效地证立是司法过程的一项中心任务,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司法判决的证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司法判决的证立模型:简单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模型是三段论和图尔敏模型,疑难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模型是包含内部证立和外部证立的双层结构模型.其次,司法判决的证立理由:简单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理由是法律规则,疑难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理由是裁判规则.第三,司法判决的证立标准:简单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标准是合法,疑难案件中司法判决的证立标准是合理性.本文以指导案例为例对上述司法判决证立过程进行了检验和论证.

  • 标签: 司法判决 证立 指导性案例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法院在46名教师诉南阳市规划局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引入庭前调解,成功调处了一起行政纠纷。在法院大量调解工作的基础上,该案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在原告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原告主动申请撤诉。

  • 标签: 行政诉讼调解 行政纠纷 具体行政行为 性解 行政诉讼法 国家公权
  • 简介:本文所称线上非授权支付,是指未经持卡人授权的情况下,他人擅自使用银行卡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向资金存管机构发出支付指令,经由资金存管机构认证指令后划转资金,从而导致持卡人账户资金减少或信用透支额度增加的行为。随着互联网与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深度融合,由线上非授权支付产生的纠纷不断涌现,其法律适用问题已成为司法实务中的热点。因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尚付阙如,不同经办法官受知识背景、个人经历的影响,对诉讼双方的权利义务、举证责任分配乃至案件处理的价值取向等问题难免产生不同认识,导致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 标签: 授权 裁判规则 纠纷 法律适用问题 账户资金 支付结算业务
  • 简介:简化程序是小额诉讼制度的重要特点,简化文书则是程序简化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小额诉讼实践中,裁判文书呈现"无论证""繁论证"两种极端,且对于要素式等小额诉讼特殊判决格式适用方面,法官普遍尚持审慎态度。上述现象反映文书简化的预期效果与实践存在差距。单纯追求形式层面的"简",即完全舍弃说理论证,并不可取;保障说理完整的基础上,实现实质层面的"易",即易于法官操作、易为当事人接受,则是文书简化的应有之义。从法律论证类型化思维出发,采取"简单论证"方法,即对文书说理部分综合适用逻辑论证形式,强化该部分的撰写简易、过程步骤与逻辑连贯。这种折中方式兼顾公信与效率,有助于实现制度价值。

  • 标签: 小额诉讼 裁判文书 文书简化 说理
  • 简介:能够构成合理的正当的裁判结论的理由,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法律方法来检验。可普遍化性检验、一致检验和协调性检验都是司法裁判理由形成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检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检验,司法裁判理由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正当支持,具有这些特征的法律论证可以尽可能达到充分。

  • 标签: 裁判理由 检验方法 法律论证
  • 简介:宪法序言的裁判规范性问题与宪法序言有无法律效力之争密切相关,然而这种争论在理论上虽有必要,但毫无意义。宪法序言有无效力之争的实质是宪法序言是否具有裁判规范性。宪法序言在法官处理违宪纠纷时可以成为宪法解释的判断基准,但是不能直接成为裁判规范,不过法国宪法由于序言的特殊结构而存在例外。我国宪法序言也符合宪法序言的一般规范,其不仅同宪法正文一样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构成宪法修改的界限,而且可以成为宪法解释的判断基准,但不能够直接推导出基本权利。

  • 标签: 宪法序言 法律效力 裁判规范
  • 简介:“法官后语”是附加于裁判文书规范化格式后的一段针对当事人的偏重道德感化、伦理教育或者个案启示的简短文字,它代表合议庭全体法官的道德评判或者法律方面的意见,是对裁判理由和结果的补充说明,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后语”带有极强的道德教化和伦理色彩,实为对传统裁判文书规范形式的一种伦理化突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官后语”自1996年首次在司法裁判中使用后一直争议不断。

  • 标签: 裁判文书 伦理化 法律约束力 法官后语 文书规范 道德感化
  • 简介:为解决民事诉讼审判效率低下、公正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我们对于民事庭审的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这一改革落脚点,阐释其内涵及意义,分析目前我国民事审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民事庭审的公平和高效,为后续民事庭审的进一步优化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 标签: 民事庭审 裁判结果形成 司法改革
  • 简介:一、从法律的规范性看裁判(一)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规范性是法律的属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也具有规范性.法学一般不直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而是直接研究"法律".因研究对象具有规范性,法学也就具有了规范性.你看法学者讨论问题,思考问题,必定先问"是否合法",与经济学家讨论问题、思考问题,必定先问"是否有效率",是全然不同的.这就是法律和法学的规范性所使然.

  • 标签: 裁判方法 中国 法律性质 法律解释 诉讼制度
  • 简介: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大量小额消费纠纷久调不决的现象,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即使有些消费者敢于把侵害消费者的商家告上法庭,但起诉成本高,手续繁琐,诉讼时间长,可以说是历尽艰辛。虽然胜诉,而其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的。如何使现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的运行,设立专门的法院和法庭,处理小额消费者争议纠纷,新加波的做法值得借鉴。

  • 标签: 新加坡 小额申诉裁判庭 小额消费纠纷 消费者权益
  • 简介:随着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走向大国的进程中,中国法治也应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期继续刊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显明所撰写的《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下)》。

  • 标签: 社会行为 中国法治 导向 裁判 经济发展 综合国力
  • 简介:吴英案作为有重大争议的死刑案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热议并迅速转化为一起公共案件。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来看吴英案,我们很容易陷入困局。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通过构建民众直接参与刑事审判的机制,引入作为例外的"疑罪从轻"规则,推行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回归,将为我们解决有重大争议的死刑案件中的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吴英案 死刑案件 程序 量刑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都分别发布了指导案例,其结果倾向值得特别关注,尤其是那些裁判结果发生过变动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更倾向于"轻判",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案例则更推崇"重判"。造成"两高"指导案例在结果倾向上出现差异甚至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直接的原因是"两高"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内适用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和侧重;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在面对转型社会的复杂形势时,司法机关(即使是最高司法机关)缺乏予以有效的应对措施。虽然这一点决定了案例指导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但是,仍然应当强调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地方司法机关也应当重视对指导案例的研习和参照。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后果主义 同案同判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裁判要点(要旨)
  • 简介:侦查程序中充斥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衡平,为此,侦查程序的架构必须突出程序的限权功能和体现程序的控权,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设置制约国家侦查权,防止其误用、滥用,危害人权.为此,侦查程序的发动、运行和终结始终应当受到程序法的严格控制,必须依循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

  • 标签: 刑事侦查程序 程序正义 衡平 限权 侦查权 控权
  • 简介:程序正义有两条分歧的经验,一是相对程序工具主义,二是程序内在独立价值论.对此不应择一而用,而应建立综合程序正义理念,就是在分析各种理论局限性的前提下,撷取各种理论优长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进而型构一个综合程序正义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多重价值选择体系,针对变革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区域、时域、对象,在多重价值体系中作出最优的价值抉择,推动现代法律秩序生长.

  • 标签: 程序工具主义 程序内在独立 综合性程序正义
  • 简介:去年5月12日,《法制日报》披露了河北省获鹿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毕生和在审理一起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中,伪造司法文书枉法裁判的严重事件。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十分重视,曾责成河北省高级法院和石家庄市中级法院认真调查处理。现问题已经查清。毕生和被撤销了法庭庭长、审判员职务。调离了法院,并受到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获鹿县法院的领导班子也被改组。原伪造的司法文书被撤销,该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移送石家庄市中级法院并已依法审理完结,得到了妥善处理。

  • 标签: 获鹿县 合同纠纷 法庭庭长 司法文书 诉讼保全 合同生效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关于法律文书(包括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问题,从来没有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地方法院积极采取措施规范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或者出台具体的规范意见,或者在司法实践中尝试多种改革方法,诸如加强对争议焦点的分析说理、注重情理法的全面说理、在理由部分引用在先相关判决观点、增加判后语、附注法律条文等。

  • 标签: 民事裁判文书 说理 改革开放 法律文书 地方法院 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