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正>随着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技术秘密被盗的案件时有发生。对于这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犯罪形式,由于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司法实践中颇感棘手,法学理论界也认识不一。有种观点主张应定盗窃罪。理由是:(1)刑法中所言“财物”既包括有形财产,也包括无形财产。技术秘密属于无形财产,理应包括在“财物”之中。(2)技术秘密属于生产资料,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一九八五年元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已确认它是一种

  • 标签: 技术秘密 盗窃罪 无形财产 智力成果 新形势 有形财产
  • 简介:<正>近年来我们制订的民事的与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是应改革传统的产品经济,实践有计划商品经济活动,适应新的商品经济关系的事实和要求而诞生的。如我国的《民法通则》、《企业破产法》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也不应讳言,就现已出台的经济法律和法规,以及一些经济立法思想而言,

  • 标签: 经济立法 商品流转 商品经济关系 有计划商品经济 民法典 《民法通则》
  • 简介: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没有不能犯的概念,只有不能犯未遂的概念。有关刑法案例显示,对“能与不能”的判断如果只适用不能犯未遂的理论,难免会得出不当结论。有鉴于此,笔者主张引入德日刑法理论中的不能犯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 标签: 不能犯 德日刑法理论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 简介:民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大众诉求。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民意越来越多地以"民愤"或"民怜"(亦称"民情")的形式介入司法活动,这在一些影响性刑事案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谓的"舆论杀人"、"媒介审判"只是一种表象。"民意"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是间接的,只有为权力因素所吸收的民意方可影响刑事司法活动。当前应协调司法与民意的紧张关系,努力形成司法正确引导民意,民意支持司法的和谐互动关系。

  • 标签: 民意 刑事司法 权力 司法公正
  • 简介:2013年11月9日,我刊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毅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并同时举办了“法治文化与中国梦”座谈会,与会专家就此话题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交流。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编者

  • 标签: 法治文化 中国梦 法制 人文 颁奖典礼 优秀论文
  • 简介:福建共与和律师事务所张孝品认为:一个盗用单位公章借款的行为,同一法院已经在刑事上定性其为合同诈骗罪,而后在民事判决中又将其定性为民事上合法的'表见代理'行为。同一行为能否同时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法上的'表见代理'?在法理上,一个行为在法律属性上应当具有同

  • 标签: 刑事犯罪 民事合法 合同诈骗罪 诉讼制度 刑事审判
  • 简介:关于人格权能否在民法典中独立设编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在立法机关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人格权编(草案·室内稿)》之后,反对方提出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由,即人格权是民法不确定概念,只能在民法中碎片化表达;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类型不同,不是独立的民事权利;人格权的客体是人格,应当由民法总则特别是《宪法》规定;民法分则设置人格权编就破坏了民法的结构、逻辑和民事制度体系。这四个理由不足以动摇民法人格权编草案的理论基础,民法人格权编草案符合民法典逻辑体系的圆满性和自洽性,能够成为民法典大厦中的一个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人格权编 确定的法律概念 人格利益 民事权利类型 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