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混合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商业-公益的新型组织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纯粹的商业组织或公益组织对社会问题解决的困境,受到政府、公益组织和商业组织等不同领域主体的广泛关注.混合社会组织试图将不同的、冲突性的目标和逻辑融合起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多重身份困境,产生“我是谁”的疑惑.本文从社会烙印及其动态性出发,考察混合社会组织的多重身份及其生成机理.基于多案例比较发现:①混合社会组织的多重身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可以区分为效用主导型身份、规范主导型身份和双重兼容型身份三种多重身份类型;②混合社会组织在心智烙印、工具烙印和网络烙印三方面的变化导致其社会烙印的动态性,从而形成上述差异化的多重身份类型.(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混合社会组织实践,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更大的力量.)
简介: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全球城市化将进一步加快。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里,设在城市并为城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工商企业所产生的GDP要占全国的50%~70%以上。目前,我国GDP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8%,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成为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中心。加快城市化也是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心任务。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不可忽视而且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是城市建设改革的中心任务。然而在城乡经济建设发展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不可忽视,而且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简介:企业社会责任层次论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但在中国情境下,这种理论的缺陷直接制约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建立。为此,探索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维度,构建一个适合中国本土情境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是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界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本研究通过设计一个开放式问卷进行大样本的调研和通过深度访谈的途径,获取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质化分析,共得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15个概念维度、6个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人体模型。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与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范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进一步表明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开展高水平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