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形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字隐现指“的”字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形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三(2015)对四种形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字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字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字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字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形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简介:本文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无语境条件下,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认知加工方式.实验一采用语句选择(sentencegating)作业,考察了被试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听着很难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的回指;实验二利用跨通道启动(cross-modalpriming)和词汇命名作业,考察了被试对反身代词"自己"的认知加工,结果表明当目标词和小主语有关时,反身代词"自己"对目标项的启动效应要大于目标词和大主语有关,表现出"局部约束"(localbinding),这与约束理论的A原则是符合的,而与汉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回指"现象相矛盾.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分解的方法,提出可控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结构中同时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种语义角色,二者同指.由自主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与由非自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一样,其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是施事,而是客体.该客体既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又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这种句型上的变换不产生于移位,而是由于动词词汇概念结构或扩展的词汇概念结构中含有由客体与处所或终点构成的无焦点概念块,说话者可以选择客体,也可以选择处所或终点作为句子的语义焦点即主语.因而只有那些与处所或终点无内在联系的表示非移动动作和生理活动的不及物动词,才不能实现这种句式变换.因此'非宾格假说'关于非作格动词的主语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论断是片面的,不符合汉语实际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非宾格理论的合理内核,指出了非宾格现象的实质及其在及物动词句和不及物动词句中的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