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消息是以概括叙述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新闻中最基本的、使用量最大的文体。消息写作是作者置身新闻事实的发生现场或次现场采写事实,制作成消息文章的过程。消息写作的传统观念认为,消息写作只是“冷血型”的客观事实再现,不能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只要消息中的五个“W”、一个“H”交待清楚了,消息写作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读者的需求也就得以满足了。那么消息写作过程中是否可以融入作者情感,如果可以其途径又有哪些?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先看作者情感的涵义、构成要素及作用,然后进行消息写作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实证分析,最后总结途径。
简介:<正>汉语是无形态的语言,它的特点是重表义而轻形式。因此,研究汉语的语义系统及语义结构规律问题尤为重要。其中,研究词语之间的各种语义组合关系、语块之内及语块之间的语义组合关系,以至句际之间、语段之间的语义联系等问题,对解决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以及人际交际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仅就词语之间的语义组合关系谈几点浅见。1.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义的组合关系1.1关于词语搭配的性质问题,语言学界曾进行过争论,至今许多学者仍在进行探讨、研究。比如“我喝饭”这句话显然是病句(方言除外)。但究竟“病”在哪里?是语法上的错误,还是修辞上的用词不当,还是语义上的问题?过去语言学界曾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郭绍虞先生在其《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谈到上海语文学会曾讨论过“我喝饭”的问题:“语法学者认为这是语法现象,因为语法只研究通不通,修辞才研究好不好,这句话不通是动宾关系上的毛病,所以是语法现象。也有人认为语法只研究语文组织规律,修辞才研究语文的运用,所以这句话的不通是运用语言不当的问题,只能看作是修辞现象而不是语法现象”。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法不是修辞学,它只管虚字的用法,至于一?
简介:细读,意味着以作品为中心,在语义学层面细加体验、推敲,从而整体上把握作品。它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自古皆然;直至今日,冠以“细读”字眼的文章在鉴赏类文字、书刊中屡见不鲜。但是,假如我们要在概念术语的层面上较真,经过判断与梳理,则不能不承认它却是自域外辗转而来。细读,严格意义上说来自上个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它在文学艺术术语词典里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是这样定义的:“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之一。细读(closereading)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意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的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