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五四运动后,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在此进程中,几乎占领了整个儿童文学领域的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功不可没。本文简要介绍分析了五四前后重要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 简介: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来自西域的印度佛教文化,影响到华夏文化的诸多方面;另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洋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这两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文学方面来说,其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二次翻译高潮促进了翻译文学的兴起,由翻译文学引发了我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 标签: 翻译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观念
  • 简介: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是一个妥协与反叛、归化与欧化的集合体。在中国古代雅文学语言的立场下,吴汝纶、严复较完整体现出在典雅文言语体下建构翻译语言的归化思想。从戊戌变法开始,小说、诗歌等的翻译基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不同语言体式资源,显示出各异的归化的主流倾向。愈到后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愈在内部生成"西方范式",藉此突破以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体式来翻译西方文学的局面,同时也促进了"翻译体"欧化倾向白话的出现。

  • 标签: 归化 欧化 清末民初 翻译文学语言 西方范式
  • 简介:本文借用安德烈·勒菲费尔三因素说中关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性影响的观点,尝试通过对《译林》译载《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的那场风波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在我国进入“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转型期,意识形态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的嬗变对外国文学汉译的操纵和影响。

  • 标签: 新时期 外国文学汉译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简介:学界一直普遍认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耶稣会士在中国推行的是“适应”政策。走的是“补儒易佛”的道路。然而,如果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我们会发现《天主实义》中对《圣经》中的名词“Deus”(God)与动词“diligere”(tolove)的翻译实为“异化翻译”。即以天主教为本位,以古儒的概念翻译和阐释天主教的词汇,这与译入语晚明社会的主流儒家形成了“对抗”。用“上帝”或“天”翻译“Deus”势必会“颠覆”晚明的“天子”政治理念,因为人人都是由“上帝”或“天”创造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忠”就失去了合法性;用“爱”(diligere)等同于儒家的“仁”,势必使人们舍“孝敬父母”而取“爱天主”.这样儒家的“孝”也就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 标签: 颠覆 忠孝 《天主实义》 异化翻译 《圣经》
  • 简介:“文本旅行的地图”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的名称,借用来评说《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查明建、谢天振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项目名称,其实也是借用了萨义德“理论的旅行”(travelingtheory)之说。

  • 标签: 外国文学 翻译史 旅行 中国 地图 文本
  • 简介:《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是一本从后现代文化理论视角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属性的学术汇编。共包括8篇文章,从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解构主义名作《话语的秩序》、尼南贾纳(rrejaswini·Niranjana)的《为翻译定位》到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的《翻译的政治》和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塑造》等。正如孙歌在前言中所说,在开篇之作里,福柯以浓缩的方式提出了他在其它几部著作里提出的基本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讨论翻译的政治,但他对于“话语秩序”与“话语霸权”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对“主体性断裂”的论述却引导出一个进入翻译政治的基本途径。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政治 韦努蒂 语言 话语秩序 文章
  • 简介:摘要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正确使用词典能使学习者事半功倍,既学到有关语言的知识,又能提高学习能力。目前由于多数大学生对词典的认识不够,使用词典的频率不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及如何正确使用词典,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 标签: 词典的使用 问题 英语学习
  • 简介:作为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与改革开放同步,新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也走过30年的历程。古人云:“三十而立。”12月13日上海作协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在上海作家协会举办了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研讨会”。

  • 标签: 翻译与研究 外国文学 改革开放 综述 中国当代史 专业委员会
  • 简介: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朝跨学科方向发展;翻译研究者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更为宏大的文化语境中来审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必然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研究的必然结果便是学科界限的淡化。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日渐交叉融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便是有力的例证。在积极吸收其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翻译研究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本文拟在剖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基于《教学指南》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期对广大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所助益。

  • 标签: 大学英语 教学 教师发展
  • 简介: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室主办的“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与20世纪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与文学史的关系及其地位的确立、翻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 中国社科院 对话
  • 简介:摘要大学生口语运用本身就是一个薄弱环境。很多时候,学校经常忽略这一重要环节。口语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对掌握英语的多方面要求。首先要提高学生兴趣,其次给予基本功的训练,第三,要多给学生营造环境,使其被迫练习,最后,提升学生口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相信在老师与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口语的技能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加强。

  • 标签: 英语口语 音标 互动
  • 简介:《中国英诗汉译史论——1937年以前部分》(2011年9月第一版)是“通天塔丛书”中第一本付梓的著作。此套丛书由香港浸会大学张佩瑶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张旭教授共同主编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1937年 英诗汉译 史论 中国 方法论 翻译史
  • 简介:摘要学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语言是因为情景的需要而生成的,而英语是外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没有这种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利用情景教学语言,还要善于抓住情景使用语言。本文就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小学英语 创设情境 交际 学英语
  • 简介:摘要本文以英语便条中的通知为语料,在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对此类语篇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文章试从语旨、语气、情态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力图发现此类通知呈现的特定语言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理据,使通常被视为单纯的语法现象的解释具有新理据。

  • 标签: 通知 人际意义 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