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位成功的诗人,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往往也形成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饮誉台湾现代诗坛的罗门,便是一位这样的诗人.他不仅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而且探索出一系列富含着真知灼见的诗论.罗门的诗歌理论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关于“第三自然”与“现代感”的论述,可以说是最为着力的,因为在罗门看来,这是他两项最基本的创作观.罗门认为,诗人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如何使人类由外在有限的目视世界,进入内在的灵视世界.”而这个“内在无限的灵视世界”,便是罗门所强调的“第三自然”.诗歌,确实是属于心灵的学问,它虽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反映生活,但它更多的是对人的内在生命的映射.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自然”(田园)与“第二自然(都市)”,而臻至灵视所探索的、内在的无限的“第三自然”,以此营造人类内心辉煌的精神世界.诗歌是对人类情感与经验富于生命力的敏感观照.诗人们并没有长久地逗留在对生活经验的一般观察这一个层面上,并不满足于一味地模写客观与再现自然,而是力求以境层的创构去获得一种瞬间
简介:世上的门,万万千,多得不可知,不可数,人出人进,无不是从起点到归宿。门开门掩,尽都为悲欢离合一台台戏。即是孺子,也识家门,知此门乃避风雨饱三餐之去处,在这家门中,素以被社会箍得变了形的人性,均可发挥得淋漓尽致。贫贱者,可嘻笑怒骂,自封老子天下第一,没有人去干涉;高官达贵,被泼辣的婆娘揪着耳朵训骂,也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家门,就如那弥勒佛的大肚子,笑天下可笑人,容天下难容事。其大度哉宽宏哉。其余的门则不然。入校门,有校规,天地君亲师,乃自古之规矩,虽为至圣至材,也非天能天智,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孔子师老聃,全都不象圣人所云:“生而知之”矣。学子被师尊罚站打板子,是常事,严师出高徒,严与不严关系学子之命运,故而有成龙者上天,作蛇者入草。入衙门戴官衔,算是成龙上天了。官本位,是中国人的正统观,做官很排场,左青龙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