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正>米·布尔加科夫(1890—1940)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苏联作家,他作品在苏联开禁以来不仅得到国内广泛赞誉,而且也陆续介绍到中国来。如《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白卫军》(待出版)等。值此布尔加科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一篇他重要作品《不祥之蛋》。尽管这是作家早期中篇小说(1924年作),但是它几乎反映了作家所有的重要创作思想风格。这里,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布尔加科夫创作思想风格,并谈谈对该篇一点理解。当年,布尔加科夫曾兴冲冲地跑到好友叶尔马林斯基家,念给他这样一段评论:“广大读者喜爱他,而高高在上批评家们却对他保持着傲慢沉默……他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玛格丽特 创作思想 作家 世界影响 中篇小说
  • 简介:普希金出生在都市世界,对都市世界有着天生依赖,诗人天性又让他与自然世界有着不解缘分。都市/自然对立构建起普希金生命张力:入世/出世;也造就了普希金作品张力:回归自然,返回都市。在普希金笔下,都市/自然矛盾主要体现了专制/自由矛盾,它属于人与人关系范畴,而非人与自然关系范畴,所以普希金对自然回归没有西欧浪漫主义者那么彻底、坚决和自觉。不过,普希金对都市人“回归自然”动机和结果质疑更真实地预见了现代人精神状态和生命困境。

  • 标签: 普希金 都市世界 自然世界 永恒矛盾
  • 简介:马卡宁《审讯桌》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特征小说,作家通过对“桌子”这一审讯道具各种象征性拓展,通过对历史、现实与幻想相互叠加反乌托邦立体艺术世界构建,为我们揭示了个体始终置身于无所不在集体“审讯”之中悲剧性处境。

  • 标签: 审讯桌 反乌托邦 集体 个体
  • 简介:В.Л.马赫林在纪念巴赫金研讨会上,号召自己同行在不确定一段时间内“从方法论上不使用巴赫金一切已成为人所共知概念———对话、狂欢、时空体……”①,他清楚他说是什么。这与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著述热情意义相同。伯恩斯坦曾号召以放弃马克思理论最...

  • 标签: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拉伯雷 狂欢节 文艺复兴时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简介:一、引 言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占有很重要地位。人物语言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性格主要手段之一。这些语言都是作家精心设计、雕凿而成,富有个性化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作家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后升华、凝练生活,对不同人物根据其社会地位、出身、职业、人生阅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等“量体裁衣”,赋予其个性化语言,以此来刻画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有一种闻其言而见其人之感觉。所谓非规范性语言指的是作品人物由于不精通所讲语言或受母语干扰而出现违反所讲语言规范现象。这些非规范性语言可能涉及到该语言体系各个层面,比如语音不标准,词法、句法不规范,语义、修辞、逻辑等错误。这些不规范语言使用同样也是作者源于生活、升华生活,有意识、潜心设计,作者把这种非规范性语言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用来构筑自己的人物形象。这些非规范性语言是作者加工而成,所以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艺术化语言,正确翻译这些语言对再现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起着不可或缺作用。如何传达原作中这些非规范性语言,我国翻译界对此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拟将探讨作品中人物非规范性语言翻译,以此抛砖引玉,求...

  • 标签: 中人物 人物规范性 文学作品中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俄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世纪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成就及影响最大。在两代象征主义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视角分析测试文本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效度提供新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正>(一)在我们托卢别耶夫机务段,最优秀蒸汽机车司机要数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马利采夫。他三十来岁,可已经是个熟练一级司机,早就驾驶快车了。我们机务段进第一台“约斯”大型机车,就是交给他驾驶。这样做是完全合情合理,正确。副司机是个中年人,叫费多尔·彼得罗维奇·德拉巴诺夫,原来是段里钳工。可是不久,德拉巴诺夫通过了司机考试,去开另一台机车了,我便被派到马利采夫乘务组接替他当了副司机。在这之前我也是当副司机,不过是在小型老式机车上罢了。对于这次调动,我

  • 标签: 机车司机 副司机 亚历山大 机务段 侦查员 特快列车
  • 简介:ВЫ和ТЫ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前者表示尊敬,译为您;后者用于对亲近的人,也用作粗鲁,亲昵称呼,译为你。这两个普普通通的人称代词,统治并制约着交际语言各个层次。只有掌握了它们正确用法,才能使人们之间交流畅通无阻。这里,我们从语用学角度简单地谈一下这两个人称代词用法。一、用ВЫ和ТЫ做称呼语历史回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人之间都是以ТЫ相称,不分亲疏、等级和长幼。这体现在童话中,对沙皇、上帝和大主教祷告辞中。只是在18世纪,当彼得一世在俄罗斯强制推行欧洲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时,俄语中才出现ВЫ这一称呼语。起初,那些高官贵族用ВЫ来称呼与自己关系疏远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不用ТЫ。用ВЫ称呼关系近或年龄大的人(父母、亲戚等),盛行于19世纪。当时,ВЫ用于有礼貌地称呼陌生人和不太熟悉的人,在正式场合,用于称呼年龄和地位跟自己相当的人,而用ТЫ称呼则显得态度温和和友好一些。例如:Зачеммыперешлина《ты》ЗаэтонамиперепалоНагрошлюбвиипростотыАчтотоглавноепропало(Б.Окуджав...

  • 标签: 俄语里 浅谈俄语
  • 简介:<正>今年是十九世纪杰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逝世一百周年。近年来,苏联对他创作和思想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研究成果?还存在哪些争论问题?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外国文学工作者所关心。现根据我们所见到书刊资料,把有关情况整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屠格涅夫 洛夫 心理分析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艺术世界
  • 简介:忧伤魅力(伤感小说)费·索洛古勃,隋然,宁越红译故事开始就象古老童话。年轻、美丽、温柔王后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同她一样美丽女儿。国王泰奥巴尔德几年后又娶了一个新妻子。她漂亮,但恶毒。国王给自己找了一个漂亮妻子,却给女儿找了一个恶毒后母。新...

  • 标签: 魅力 王后 公主 小说 女主人 生命之水
  • 简介:伊格纳季耶夫插图高莽普希金200年诞辰日子即将来临。朋友们告诉我,俄罗斯正积极筹备隆重纪念这一重大日子。普希金———这位伟大俄罗斯作家———以其作品不仅把俄罗斯文学推上了新阶段,而且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宝贵范例。我国俄苏专家们已开始以自...

  • 标签: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插图 年诞辰 早期作品 俄罗斯文学
  • 简介:作家费奥多罗夫收到塔妮娅第一封信是在5月份。他蹒跚着去倒垃圾。一推门,门缝里搁着一封信。费奥多罗夫毫不在意地把信搁进口袋里,可心口却怦怦地跳动起来:从没人给他写信呀。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夏至的勿忘我》
  • 简介:高加索伊斯兰世界远非一个非黑即白、非官方即地下,仅仅是传统与非传统对立天地。这更像是一个马赛克拼接式世界,各个谱系、派别交织融汇。伊斯兰在当代北高加索各国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填补着当地意识形态领域空白。而热点地区大大小小新旧冲突中,我们也总是看到伊斯兰影子。对于这些,我们无疑应该清醒对待。很多时候,伊斯兰往往只是冲突各方掩盖真实目的一个幌子。

  • 标签: 伊斯兰 北高加索 地区冲突
  • 简介:1945年11月,法国军事当局监管柏林《信使报》刊登一篇题为《奥尔珈·契诃娃勋章》简讯,报道说,斯大林元帅亲自授予第三帝国(译者按:指法西斯德国)著名影星奥尔珈·契诃娃勇敢勋章。与此同时,英国各家报刊也披露了这位女演员同俄国情报机关保持联系消息,当时。上述报道真伪没有得到完全证实,因而至今奥尔珈·契诃娃(1896—1980)头上仍然罩有令人迷惑不解光环。从事契诃夫专题研究学者倾向于认为,一生善于臆造神话奥尔珈·契诃娃是一个喜欢铤而走险女人。真是这样吗?女演员堂弟弗拉基米尔·克尼贝尔最近撰写一部家谱手稿,名为《俄罗斯史诗》,其中有关奥尔珈·契诃娃经历叙述占有相当大篇幅。作者引用前克格勃独家档案,女演员本人回忆录《我表与众不同》以及《家庭轶事》等材料,表述了对其堂姐离奇身世看法。《星火》杂志准备刊登《俄罗斯史诗》中一些片断。各位读者可在“万尼亚舅舅”契诃夫研究会主办《文学丛刊》第六期上读到奥尔珈·契诃娃故事全文。

  • 标签: 希特勒 俄罗斯人 契诃夫 德国人 招待会 莫斯科
  • 简介:女性始终是彼特鲁舍芙斯卡娅小说中最重要视域之一。其女性小说“非主流”叙写表现在她不再为“性别请命”,而是以独特方式解构了女性主义书写在女性形象身上形成模式化主题,重塑了有着太多承载女性主义隐喻和象征女性形象。作家一路写来是与苦难相伴生女性异样生存形态,是一种不加任何粉饰女性“新写实”。其小说文字具有很高辨识度:以生活叙事为小说内容,以“审母”为叙事策略,小说文本中洋溢着她对女人生存形态深切不安、高度焦虑,以冷峻、坚硬为言说情感取向。

  • 标签: 彼特鲁舍芙斯卡娅 女性小说 生存形态 女性叙事
  • 简介:<正>苏联《涅瓦》杂志1988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篇重新评价高尔基《不合时宜思想》一书文章,作者是列昂尼德·列兹尼柯夫。论者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看法,对于我们研究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及艺术家不同于政治家特点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将主要内容译述如下。

  • 标签: 政治家 思想分歧 列宁 知识分子 高尔基 文化发展
  • 简介: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虚像”阐释世界形象荒诞和混乱,揭示社会虚假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作为文化主体“人”和“物”,其身份、地位、能力和价值丧失,从“英雄”到“反英雄”、从“人”到“物”,再从“物”异化为“非人非物”“影子”。人由生命意识“虚空”转向精神状态“虚无”,最终走向“死亡”,一切都消失在由“虚像”构成文本世界中。以索罗金为代表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非人非物“影子”、“能指”出席、“所指”缺席、“主体死亡”方式展示“虚像”叙事,达到解构文化主体目的。“虚像”叙事展示了苏联解体前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俄罗斯民族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深深担忧。

  • 标签: 文化主体 解构 虚像 叙事
  • 简介:2000年是苏联大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诞辰90周年,2001年是他逝世30周年。我想起前年在他家乡和他弟弟及诸多乡民会晤情景,想起他们对中国兴趣、关心与问候。

  • 标签: 苏联 诗人 特瓦尔多夫斯基 威列依斯基 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