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绘画特点的形成对每个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磨练和积累的过程,对此我的感受颇深。回顾过去的创作,我感到,我的绘画特点的形成与乡土情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对农村,特别是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深厚的兴趣,常常是自己作品表现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乡土情结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同时也离不开线的表达,线在画面中是有情感有表情的。在外出写生和平日的创作中我总是要用一些明线和暗线或者是色块互相咬合出的线。其次是在以画笔(扇形笔或平刷)铺底、画形、找关系,然后待画面干后以刀飘色,露出色底及第一遍笔痕(第一遍笔痕是情感传达的最真切印记)。色彩多以反衬的手法去画,如亮底飘以相对重的色,倾向红的底色飘以倾向绿的色彩,形成反衬,加强了画面的实体感,更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待飘刀这一层色干透后,视画面需要局部或全部用刀片刮底,然后再染上需要的色彩。再一种作法是,作底色,然后涂以厚色层,与底色反衬,趁湿以刮刀勾出物象外形,待干透后,以松节油调薄色按需要染出各部分的色彩,趁湿以刮刀刮或画出需要的图形。这刀与笔、油与色的搭配应用成为个人的一个基本的绘画手法,亦及我的...
简介:对照世界各民族不同脉络的美术史,特别是比较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西方美术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西藏绘画不是写实的绘画体系。它是以视觉效果的平面化;造型手段的装饰性;绘画语言的程式化和符号化;及用线造型为其主要特色的东方式绘画体系。无论风格怎样变化发展,也从来没有走出东方绘画体系的大范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藏传佛教的形成,西藏绘画吸收了许多周边文化的养分,先后经历了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于阗及汉族的各类影响,这些周边文化也都是在大的东方文化圈之内,藏族周边地区的绘画与藏族绘画在造形的语言方式上同属视觉效果的平面化装饰性及绘画语言程式化符号化,及用线造型的,造型方式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平面化的边线造形的特点。天然的亲和为相互的学习借鉴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写实的问题真的不存在吗?本文列举一些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实例,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写实的愿望与追求始终伴随在藏传佛教绘画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写实的介入更好地完成了西藏特色的绘画语言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