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意识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学界并未统一,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全球文化同质化。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既体现民族特性,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共性。全球性问题诸如人类面临的生态、资源、伦理等问题的凸显,迫切要求人类采取一致行动,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此种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表现了人类文化同质性的特点。第二,文化全球化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化。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他甚至认为文化全球化的后果,
简介: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迁往昆明办学,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正式开学。由原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领导,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设文、理、工、法商、师范等5个学院26个系,3000余名学生。拥有教授190余名,不少均是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员工以孔子“饱受波折,东奔西跑,栖栖惶惶,被困于蔡,绝粮于陈,但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事迹自勉和共勉,为抗战教育尽心出力。从1938年至1946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学生2522人,吴健雄、杨振宁等均出自于该校。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复员回原址。西南联大在抗战的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试图改革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他们提出并试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其原意是欲改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为学术化的大学院、大学区。但是,在官僚制度下,“学术化”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也不免陷于“官僚化”的泥淖,结果导致一片混乱,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大学院,是将全国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次序,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在中央则不设教育部而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行政,在省则撤销省政府教育厅,而由各中山大学院统管全省的学术和教
简介:采访时间:2010年12月7日采访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楼被采访人:王振义[采访整理者按]我们在阅读震旦大学档案资料的同时,也在开展口述资料的整理工作,主要想通过对震旦校友的采访,从“记忆”角度了解他们当年在震旦学习、生活情况。王振义先生是震旦大学的老校友,先后就读于上海萨坡赛小学、震旦大学附中,1942年人震旦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王先生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血液学家、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2010年12月7日,我们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楼采访了王振义院士,请他谈谈当年在震旦大学读书、工作的一些情况。以下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简介:ThetabletunderdiscussionwasdiscoveredatUrandwaspublishedinUET6/ⅡasNo.398.ThetabletconsistsofafragmentofthemiddleportionofalateBabyloniantext,andpreservestheendportionofamythinwhichtheprincipleactorsarethegodsMardukandUras,andtoalesserextent,thegodEnlil.Thetextisinpoeticformwiththelinesfallingintocouplets,inwhichthesecondlineofeachcoupletusuallyformsaparallel,orasupplementtothefirstone.Thetext,hasbeenbrieflyoutlinedbyC.J.GaddinUET6/Ⅱ,buthasnotbeenotherwisepublishedtotheauthor'sknowledge,exceptforbrief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