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发轫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以无比强劲的冲击力、扩散力和渗透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以“信息”为显著特征的信息时代。文章分析了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地总结了胜利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络应用系统的主要成果。根据前期发展及面临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 标签: 油田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 先进生产力 基础建设 制度建设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
  • 简介:为了完成东西伯利亚和远东采气、输气和包括向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供气统一系统的规划制定工作,由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经济发展部、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代表组建跨部门工作组。这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首脑在能源合作领域定期会晤的俄罗斯小组代表团宣布的。

  • 标签: 天然气工业 东西伯利亚 远东 俄罗斯 制定工作 统一系统
  • 简介:保证使投资者获得使用管道的可能是成功地把投资吸引到俄罗斯油气综合体中来的条件之一。经过修改和补充的联邦产量分成协议法中明确规定实现这个条件的可能性:“投资者有权根据合同不受限制地使用管道和其他方式的运输设施,无任何歧视条件地使用矿物原料储存和加工设施”(第十二条第一款)。更重要的是使投资者在完成产量分成协议工作的框架内享有建造矿物原料的储存、加工和运输设施的权利。

  • 标签: 投资者 运输问题 油气 合作 外国 运输设施
  • 简介: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困,2005年产气量将达近500×10^8m^3;二是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三是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要求强化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近20年来,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揭示了煤系成烃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规律;二是建立了可信度和准确性高的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指标;三是确定了半定量和定量的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四是认识到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在0.2%左右及其以下时难以作为烃源岩和在0.5%及其以上时可作为有效烃源岩;

  • 标签: 中国 天然气工业 发展趋势 地学理论 产量 无机成因烷烃气藏
  • 简介:俄罗斯联邦燃料动力综合体是俄罗斯经济的基础,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富有活动力,把全国各地区联合起来成为统一经济空间,实现预算收入和外汇收入的大部分。归根结底,国家的收支平衡,保持卢布汇率和减少俄罗斯债务负担的可能性均取决于燃料动力综合体的经营活动结果。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综合体 燃料 油气 国民经济 收支平衡
  • 简介:使难采石油储量投入开发的速度极其缓慢,难采石油储量占目前可采储量总数的55%~60%。开发这类储量要求采用价格昂贵的工艺、专门开采技术以及可为这类储量开发创造有利经济条件的特别税收制度。

  • 标签: 综合体 俄罗斯 石油储量 油气 燃料 可采储量
  • 简介:中国东部油区多为陆相复杂油气藏,大多经历了近50年的开发,平均采收率仅为30%,剩余油潜力依然很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开采剩余油气资源,大幅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的分辨能力,准确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搞清剩余油分布是关键。由于井问信息少、多解性大,常规技术建立的油藏模型精度低、确定性差,不能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需求。国内外的单项研究实践表明,破解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这一技术瓶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发展能够在三维空间有效识别剩余油富集区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该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进行精细研究的集成配套技术。其主要技术思路是,以岩石物理、高精度三维地震、多波地震、井中地震等关键技术为基础,突破井孔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技术,实现井地地球物理资料联合拓频与反演,完成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约束的确定性构造、储层和流体的精准建模,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 标签: 地球物理 油藏 井间地震 多波多分量地震 三维地震 联合反演
  • 简介:采用数学预测模型对气区产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科学性,对指导天然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气田常用产量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从中选出不受模型分类因子正整数取值限制的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Ⅱ型预测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等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1)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都有着较乐观的预测结果,由于各自数学原理不同,预测结果中峰值时间、峰值产气量、峰值产气量发生时的累积产气量等存在着差异;(2)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在2021—2030年预测年产气量均在(200~210)×108m3左右,更符合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3)广义Ⅰ型预测模型预测峰值时间出现在2065年,峰值产量285×108m3,相对稳产期17年,而广义翁氏模型预测产量峰值时间则在2050年,峰值产量270×108m3,相对稳产期11年。

  • 标签: 预测模型 产量 常规气 变化趋势 峰值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