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调查使用土壤冲洗去除砷的适宜条件,用EDTA在各种浓度和pH值的条件下,做了一批试验。根据一批试验的适宜条件,做了交换柱试验验证在野外同等条件下土壤冲洗技术的可行性。在这个交换柱试验中,冲洗溶液流速低的去除率(71.6%)比冲洗溶液流速高的去除(56.3%)率明显高。进行TCLP(毒性特征淋滤方法)和种子萌芽试验以监测处理期间和处理后的毒性。通过进行的TCLP和种子萌芽两个试验,最终处理的尾矿结果说明其毒性减少。

  • 标签: EDTA 种子萌芽 土壤冲洗 TCLP 毒性
  • 简介:6年期间,在使用涕灭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总共对4眼浅水监测井进行了19次采样,定期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硝酸盐和不常见的离子、pH值、EH、溶解性氧以及碱度。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与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水位埋深、地下水补给的测量等几方面都有关。该浓度与补给的相关性说明了不饱和带的储藏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后的第4年,由于这种储藏现象:水、土壤的条件;特别低的温度,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水解。

  • 标签: 涕灭威亚砜 农药残留物 种植区域 马铃薯 长期监测 加拿大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2006-2010年滑坡灾害计划(LHP)该计划可以帮助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利用可靠的科学信息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任务。LHP的任务是提供可以降低滑坡损失的信息,促进人们对滑坡灾害的了解,制定科学的减灾战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标签: 美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灾害调查 预警预报 国外 监测 科学信息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地下水监测网络。确定污染羽范围的方法。将监测并安装后最化的污染物存在的不确定性期望值降低到最大的位置定为监测井的最佳位置。本项研究中,将水力传导系数作为诱发不定性的因素。使用连续的随机添加(SRA)法生成水力传导系数的随机场。随着监测网络范围的增大,污染羽分布的不确定性降低。根据这个降低的量.评价某一污染羽存在的信息判定的期望值。选择采集监测井最大信息帚的最小系统为优选的监测网络。为了最化污染羽分布的不确定性。在定义域范围内.针对所有的产生的污染羽的实现值。编制污染物存在的概率图。不确定性定义为。污染物存在的概率或者不存在的概率单元的总和。在非均质水力传导系数场.本文给出了确定最佳监测网络的数值试验的结果。

  • 标签: 优选 监测网 不确定性 污染羽
  • 简介:利用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对在2003至2010年问获取的23幅ENVI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图进行处理,以调查墨西哥莫雷利亚市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这些沉降区以地下水超采导致的集中圆形模式(例如格兰德河曲流区域;最大变形为7-8cm/yr)分布,或者以沿东北.西南或东一西向以及与主要断层平行方向延伸的模式分布(例如LaColina、LaPaloma和CentralCamionera断层;最大变形为4-5cm/yr)。在一些主要正断层上盘区也测量出较高的沉降速率,而在这些断层上盘区出露的第四系可压缩沉积层序厚度最大。横跨主要断层鉴别出明显的沉降速率差异,这表明这些断层起到地下水水平运动的阻挡层的作用。沉降速率与可压缩沉积层总厚度之间显示弱正相关性,而与抽水速率或静水位变化之间无任何相关性。利用常规InSAR对地面变形进行的延时分析揭示了LaColina断层和格兰德河曲流区北部地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格兰德河曲流区,InSAR测量的横剖面和三维视图以及沉降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自2005年以来开始增大;这与PradosVerdesII井的再次下套管有关,因为该井井位处于最大沉降区中部。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InSAR永久散射体沉降构造地质地下水GPS莫雷利亚市墨西哥
  • 简介:为了使用光纤传感器监测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这个研究开发了三种监测系统,BOTDR(光纤形变测量技术)系统、FBG系统和MDM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在日本的几个地方经过了测试,校验了它们的应用。本论文就是说明了这些系统的校验结果(摘要)。

  • 标签: 光纤传感器 监测系统 边坡稳定性 实例 BOTDR 道路边坡
  • 简介:地下淡水污染源的监测属于地下状况的监测系统,在人为负荷对地下淡水影响的条件下,研究地下淡水的质量状况。地下水的污染是指其特性(化学、物理、生物特性)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使水完全或部分不利于经济用途的利用。应用通过的《卫生条例和标准》2.1.4.1074.01作为把地下淡水列入污染类的准则。地下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地下利用的许可问题紧密相关。在地下水取水区和其他地下利用客体中的进行局部的观测、对地下水监测的区域和国家观测网进行观测,这两个一起可以高效可靠地评价地下水的状况和监控污染源的发展。

  • 标签: 水污染源 监测系统 共和国 地下水监测 鞑靼 地下淡水
  • 简介:监测窜槽、漏、失封一体化测试管柱,是在原MFE地层测试管柱基础上,采用在MFE多流测试器上部下一内、外置压力计托筒,分别记录环空及测试管柱内测试期间压力变化,然后根据测试期间井口液面和井底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测试期间测试管柱是否漏失、封隔器的密封性及是否存在层间窜通现象.这期间不需要另外的设备,也不需要往环空灌水,只应用井场现有的设备及工具,一趟管柱即可实现测试、监测窜槽、漏、失封的目的,提高了地质资料录取质量,缩短了试油周期,降低了试油成本.

  • 标签: 测试管柱 失封 试油 MFE 井底压力 托筒
  • 简介:为了持续监测德国Konigswinter/波恩地区DollendorferHardt滑坡区的地面运动,在现场安装分辨率均为0.1μrad(微弧度)的钻孔测斜仪和平台式测斜仪。监测站安装了控制孔隙水压力的2个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深度安装了4个电阻测温仪。降雨数据来自于约2km外的Frankenforst地区。监测数据表明,引起倾斜信号波动的倾斜、压力、降雨和日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分解倾斜信号,我们首先对时间序列求微分3次,以分离趋势信号。随后,我们扩展Fourier序列内的残留信号。这种残留信号将被截取至小于10天的截止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从短期残留分量中分离出周期性变化分量。趋势总体为线性,每年向坡下倾斜1,000μrad。残留信号以降雨事件为特征。我们试图把降雨数据和倾斜信号分别用作输入和输出参数的线性系统,描述倾斜信号对降雨的响应。分析表明,该模型可定性解释倾斜信号的多个特征,但同时倾斜信号也依赖于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边坡变形采取持续、高分辨率监测可把滑坡活动分解为不同进程,并可作为一种检验理论模型的适宜基准。

  • 标签: 滑坡 土壤变形 测斜仪 孔隙水压力
  • 简介:针对不出径向流井和非监测井,提出了应用生产数据和数值试井分析方法求取地层平均压力的分析方法。在对两种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在油田开发中探索性地进行了应用,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生产数据 径向流 非监测井 数值试井 平均地层压力
  • 简介: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位于haraz山谷内Alborz山脉(伊朗)中部的kahrod滑坡的表面位移,进行了时空演变的量化和分析。这种滑坡对主排水轴线及其众多次级构造造成了威胁。我们基于全球定位系统安装3套位移矢量计。采用一种具有8个基准点的网络在一年期调查基础上监测了四次。这种网络准确地提供了滑坡内部的准确位移速率信息,并解决了由于滑坡推力而施加在山坡下部山丘和斜坡的机械阻力问题。然后,加密了这种网络(共57个基准点),并在6个月内采用快速静态方法测量两次。这取决于对整个滑坡的地表变形进行更精细描述。最终,产生一种1年时间序列的永久性GPS记录并与降雨量进行对比。此外,我们分析了同时期内Envisat卫星雷达差分干涉(DInSAR)图像并作为永久GPS数据。根据这些测量数据可精确地确定当前滑动区的范围,并描述滑坡地表位移的空间和时间演变。大地测量和实地观察相结合可以精确描述Kahrod滑坡过去和现在的运动特征。滑体堆积物的复杂特征表明,在滑动初期后是灾难性的滑坡。在变形监测期间,山体滑坡变形比较稳定,降雨和变形I幅度之间的短期相关性仍需进一步证实。根据滑体、滑床的GPS和InSAR数据可提供关于滑坡主要激活过程(河流侵蚀、渗流、地震和基岩山体前缘失稳等)及其潜在因果关系方面的基本信息。

  • 标签: 滑坡GPS DINSAR 地表位移 降雨 Kahrod Alborz伊朗
  • 简介:用一系列试验评价废水中DOM(溶解性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的潜力。废水样从Haifa废水处理站和Qishon水库采集,以2-4个月为一个周期,或者用废水或者用土壤微生物对水样进行培养,其特征用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UV254吸光率和激发荧光-辐射基质表示。根据腐殖质/棕黄酸成分和似蛋白质结构,确定了三个主要的荧光峰值。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三个特殊荧光峰值,本文建议选择非发光成分。在一些实例中,发现一些废水中的荧光物增加,因而提出(1)生成新的与DOM生物降解有关的荧光物质和(2)降解某些有能力抑制DOM荧光物的有机物。根据荧光物强度和UV254的比值,描述了比其他UV吸收成分发光的DOM成分的不同的生物降解动态。总而言之,大约一半的总的DOM很容易降解,剩余的DOM的浓度在8.10毫克/升之间。灌溉土壤的废水中残留的DOM浓度的升高可能有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DOM的聚集。

  • 标签: 废水 溶解有机物(DOM) 激发排出物(EEM) 生物降解 Qishon(Kishon)
  • 简介:卧龙河气田Tc15~Tc34气藏从1973年开始投产以来,长期坚持了一整套系统的动态监测工作,取得了大量第一性资料,解决了开发中的许多问题。在气藏产能递减阶段,运用动态监测资料,拟合主产井生产方程,编制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应用多种方法,计算和复核动态储量,使储量核增32.74×108m3,气藏日产量增加40%,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标签: (卧龙河气田)油气藏动态 监测系统 天然储量 储量计算 开发方案 增产措施
  • 简介:水文和地球化学监测是典型试验场地特征描述和二氧化碳利流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试验把二氧化碳注入德克萨斯州北部海湾地区河成三角洲Frio地层的含咸水砂层。注入的二氧化碳在原地形成超临界相,与周围咸水相比超临界相二氧化碳具有气体特征(低密度和粘度),而一些二氧化碳溶解于咸水。典型试验通过1个注入井和1个监测井完成。在两个水井均开展了压力和流速监测;在监测井持续采集地表流体样品和定期采集井下液体样品。在二氧化碳注入之前开展的场地特征描述包括:在抽水试验的同时进行压力瞬变分析,来评估单相流动特征;确定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水力连通性;确定对应的边界条件以及分析地层范围内的环境条件。此外,在注入二氧化碳前开展的示踪剂试验,有助于评估在单相条件下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动态孔隙率和流径的几何形状。在注入二氧化碳前开展的地球化学采样,能为随后开展的地球化学监测提供基准,并有助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时使用的最佳示踪剂。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开展水文监测来评估两相流动特征,并协助监测注入的二氧化碳羽流的运动;而通过地球化学采样能够提供二氧化碳和示踪剂到达监测井的直接证据。而且,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能起到弱酸的作用,可与含水层内多种矿物发生反应,在监测井采集水样时可提供明显的化学信号。单相示踪剂试验和二氧化碳(以及与二氧化碳同时注入的示踪剂)的临界点曲线对比结果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固有咸水之间存在两相流动过程:为了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封存于咸水含水层,必须充分了解二氧化碳封存场地当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 标签: 二氧化碳溶解 化学监测 试验场地 地球化学 水文监测 咸水层
  • 简介:目前.韩国正在考虑把地下水用作空间供热和制冷的热源。本项研究评价了韩国266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地下水温度数据。地下水温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气温和局部地形高程的影响。地下水温度的分布模式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分布模式非常类似。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可以分为4种主要模式:P型(周期变化)代表地下水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大多数浅层地下水的温度变化都属于P型(62.5%);F型指地下水的温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深水井的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大多数属于F型(47.9%)。从表面上看,地下水水位的深浅似乎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模式有关。例如.温度变化属于P型或者WP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浅。而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深。76.6%的浅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嗣小于8℃,而97.1的深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围小于8℃。通常,在最冷的月份(11月-月)地下水的温度最高,而在3—6月份(仅在最热的月份(7月—8月)之前)地下水的温度最低。研究发现.地下水温度和环境气温之间的相位差,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范同之间存在单纯的指数关系。这表明,气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介质传导完成的。鉴于地下水温度的稳定性,为了有效地设计和维护热泵系统。利用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基岩含水层地下水是最适宜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详细勘查是必需的。

  • 标签: 地下水温度 地下水热泵 露天环路 国家地下水监测站 韩国
  • 简介:自2000年以米,国际能源及温空气仆俭测机构(IEAGHG)一直在Weybum地区的二氧化碳监测和储存项目中采用以时移地震数据为主、微震髓测为辅的地球物理临测方法开展二氧化碳监测活动。我们不仅重视地震监测结果,同时也重视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应用合理的反演方法(叠前地震反演和基于模型的随机反演)达到优化地质模型,预测储层的储存条件的目的。应用地震振l嘧偏移和相位角分析盖层中可能发育垂向断裂的区域。利用观测到的低水平微震信息作为建立流体.地质力学模型的约束条件,模拟了注入二氧化碳前后储层的变形关系。最后,我们用钻孔现有的制制套管作为电极,采用电阻率成像法进行了Weyburn地区二氧化碳监测,得出了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地震 微震 地球物理 电阴率 反演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