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治疗和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预后及结局,为今后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于全院患者死亡率,年龄、出血临床表现形式、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出血仍是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年龄、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病(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等均为影响本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的分析,得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症的最佳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我国急性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水平,增加患者治愈的概率。方法本文对某医院11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分析了分析,还对患者住院期间,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这114例患者中,治愈的有60例,病情好转的有32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有15例,病情恶化的有4例,死亡的有3例。结论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症,看其是否存在呕血或者便血等症状,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还需要做好医疗知识宣传工作,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护理的内容以及具体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直肠上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诊的16例Ⅲ、Ⅳ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PPH术前、术后,直肠腔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分支血流速度,经肛门镜检查,观察痔核大小与出血状况。结果血管于黏膜下2mm内,术前、术后血流速度差异明显(P<0.05)。血管于黏膜下2-4mm范围内,术前与术后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痔核大小由术前的(1.8±0.37)cm缩小为(1.1±0.86)cm,痔核出血患者,均停止出血。另外,切除的近肛门缘与近直肠缘上皮,均呈柱状上皮,标本中,没有肌肉组织与痔组织。结论黏膜下2mm内的直肠上动脉分支,PPH手术对其具有阻断作用,对于>2mm的直肠上动脉分支,PPH手术作用不明显。可见,PPH手术并非完全通过阻断痔动脉血流,而起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6例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6例病人中,治愈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治疗,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