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胎儿在宫内包围在羊水中,环境温暖,温度稳定;出生后环境温度比宫内时低,婴儿体温明显下降,一小时内可降低2.5℃,以后再逐渐回升,并波动在36~37之间,对新生儿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的高低,“中性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这个温度下人体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新生儿的中性温度与其成熟程度及日龄有关,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的中性温度为33℃~35℃以后逐渐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沉淀在治疗大量失血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大量失血患者,对按血液中心制订的输血方案进行治疗,并在输血治疗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的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查与观察组病案相似、输血治疗中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的患者15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经过输血后创面渗血明显减少,但有3例死亡。观察组经输注冷沉淀后,有13例患者创面渗血明显减少,无死亡病例;观察组15例患者在输注冷沉淀后12~24h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其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大量失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发的凝血异常,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02月至2019年06月本医院收入的6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开展项目指标分析,参考抛硬币法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一组33例,试验组采用中医三通四联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方法,评估患者临床有效总计率、不良反应状况,研究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个疗程后VAS评定分值。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总计率(93.94%)大于对照组统计数值结果(75.76%)(X2=4.242,P<0.05);试验组治疗两个疗程后VAS评定分值小于对照组统计数值结果(t=31.180,P<0.05);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同批次制备)的质量,选择更加优化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取同一制备日期的冷沉淀原料血浆,分别采用冷藏融化离心法、水浴融化离心法(两种温度条件)、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分别按照机械抽样法抽样样品,检测冷沉淀中F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冷藏融化离心法的FⅧ含量为65.17±27.39(IU/袋),合格率为40%(8/20);4℃水浴融化离心法的FⅧ含量为89.67±39.96(IU/袋),合格率为60%(12/20);2℃水浴融化离心法的FⅧ含量为84.33±30.57(IU/袋),合格率为55%(11/20);4℃水浴融化虹吸法FⅧ含量为108.85±42.41(IU/袋),合格率为83.3%(25/3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4℃水浴融化虹吸法的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结论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操作简便、快捷,FⅧ合格率高,明显优于冷藏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融化离心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空气中四氯乙烯(ICE)浓度和职业暴露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TCA)浓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四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反应关系。方法选择从事四氯乙烯作业工龄满1年以上的从业人员和无接触四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卫生防疫站体检的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酸的浓度。结果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平均微核发生率与对照组工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与接触者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四氯乙烯对职业人群的遗传物质未造成明显损伤,这方面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中三氯乙酸的浓度能够反映职业人群在工作时接触四氯乙烯的情况,可作为四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