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为日后临床医护人员做好相关防护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1月-2020.3月期间,择本院50例高龄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再将两组年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吸痰次数等一系列相关参数简列数据并对比分析,探究其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得出结论。结果 50例高龄重症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占比50%,数据显现与年龄无关且与其他参数有实质性关联,引用统计学予以检验,其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吸痰次数、吸烟史、呼吸道疾病史等参数有着密切关联性,且与年龄无实质性联系,应加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实施性能与配合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因上述诸多参数均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危险性,需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其重视度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老年呼吸衰竭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观察组,n=3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通气耐受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症状喘憋、发热、肺啰音缓解时间记录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通气总耐受率指标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论: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通气耐受率,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 201 9 年 1 月 - 20 20 年 1 月接收的 134 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基础组( 67 例,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入院,行常规护理)与研究组( 67 例,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1 月入院,行常规 + 多学科团队协作 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视力水平。 结果 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基础组( P < 0.05 )。 结论 将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促进其视力恢复,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结合多课程综合救治(MDT)教育模式对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临床教育成效的作用。方法 挑选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40位成绩贴近的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予以翻转课堂结合MDT教育,参照组开展常规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所的笔试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OSCE)与综合成绩。结果 研究组笔试成绩、OSCE成绩与综合成绩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结合MDT教育模式相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加能够提升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的临床技能与综合水准,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使用干预组合 这一方式来对其加以治疗会对他们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 15日到 2020年 1月 15日这段时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这一手段以随机的方式抽取 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其中 50%的患者根据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手段来加以干预。而将另外 50%的患者以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当中,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组合干预措施来对其加以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都是 51例。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不管是在住院的天数还是在呼吸机的使用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 p大于 0.05。对照组患者当中受到感染的人数高达 24例,总体的肺炎发病率高达 47.1%。而研究组患者当中感染的人数只有 12例,发病率为 23.5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十分显著,其中 p小于 0.05。结论:如果在为重症医学科的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能够使用干预组合这一手段,在原来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那么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在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40例,入组后经随机数字法,将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对应分组,一组20名实习护生实施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观察组),一组20名实习护生实施传统模式教学(对照组),对比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急诊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5.48±4.52)分高于对照组(88.28±3.01)分;急诊医学科护理技能考核得分(93.29±5.17)分高于对照组(88.59±4.84)分,(p<0.05);观察组中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教学总满意度指标(93.41±4.22)分高于对照组(90.16±3.65)分,(p<0.05)。结论: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引入急诊医学科中,能够有效强化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临床技能掌握效果,可参考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重症医学科(ICU)鼻饲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的积极性。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9月视为该研究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ICU内60例鼻饲患者以回顾性方式抽取,随机取样法处理(确保每组30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结果:经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观测指标相比,对照组36.66%的并发症发生率以较高呈现(P<0.05)。经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测指标数值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各指标数值以更高显示(P<0.05)。结论:对ICU鼻饲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的积极性、可行性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多学科合作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对本院不同时间段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分别对2022年1-12月(对照组),2023年1-12月(观察组)期间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组多学科合作方式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的结果。结果:送检结果对比,对照组送检1696份,送检率为52.02%,观察组送检3644份,送检率为75.76%,两组统计学对比,X =488.9731 ,p=0.0001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合作方式能够提升住院对象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病情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多学科团队互相协作,以病人为主,问题为引,证据为基以诊疗式的方法运用安宁护疗的概念、机能、知识研究对终末期肿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54例进入晚期肿瘤状态的病患,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分2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疗,干预组在前者的基础上,有多学科团体按照患者的生理,心态,性格和社会关系进行干预,并在两周后通过使用者简易营养评估量表、数字分级评分法、亲属应激量表评分。了解多学科协作诊疗式安宁疗护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中的效果。结果 54例终末期肿瘤患者经疗护后,无意外情况。在生前两组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数字分级评分法、亲属应激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其统计学上的意义(均P<0.05) 结论 通过多学科护疗团队开展对于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诊疗式安宁疗护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痛和死亡恐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会诊模式(MDT)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至2021年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共27例,依照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4)和参照组(n=13),在参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者中实施多学科会诊模式护理,比对分析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自我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学科会诊模式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给予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现况,探讨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6月起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参加国家规范化培训的40名规范化培训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EGUE量表测评规培医生出科前后医患沟通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出科前测评结果分析医学生沟通能力不强的主客观原因,制定提高规培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结果:出科后测评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显著高于出科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