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总结防范对策。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的不合格标本,以及不合格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送检标本当中有不合格标本82份,不合格率为8.20%,其中以中段尿不合格率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率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未使用无菌容器、血液污染采集分别占到4.88%。结论为了加强临床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提高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效果,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率,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临床微生物标本5160例样本开展研究。2015年8月,检验科开始筹备ISO15189实验室认可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规范各类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流程。本文以2016年4月为时间点,划分为管理前组以及管理后组,每组样本数量2580例,每种样本各抽取半数。分析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结果管理前与管理后组相比,除尿液样本外,其余各类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不同时段微生物样本阳性检出率加以分析,能提升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合理化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接诊的200例医院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经过微生物检验,盲目性控制感染,医护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结合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率91%,对照组患者感染控制率77%,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微生物检测法应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其检测结果可以为医务人员的治疗提供准备的参考依据,实现对感染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不同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因素,以为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260份标本为观察组,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的1140份标本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标本不规范、保存及运送不规范、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主要因素,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接受微生物检验与检测(观察组70例),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检验措施(对照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感染率(14.3%)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率(4.3%)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12.1±4.5)分;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22.1±3.2)分。两者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医院感染率,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阳性率结果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及2016年1月-12月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共6760份,将其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按照标准化操作检验,计算其阳性率。结果在所检验的6760例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标本为脓液标本。其次阳性率较高的标本为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相对较低、血培养,大便标本最低。在时间段上,2016年总阳性率比2015年高,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性率结果在不同临床标本和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检验中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临床标本和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严格规范标本采集,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采取的1200份临床标本,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比较2014年4月~2015年3月与2015年4月~2016年3月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在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包括血液标本82.65%、呼吸道标本53.16%、尿液标本92.09%以及痰液标本67.53%;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72.89%(457/627)。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包括血液标本55.81%、呼吸道标本39.04%、尿液标本71.71%以及痰液标本23.68%;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51.83%(239/573)。两组时间段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要求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从而提高检验阳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送检的642份微生物检测报告回顾分析。结果检验人员因素、标本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都会对微生物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其中,人员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为38.32%;革兰阴性菌比率比真菌、革兰阳性菌高(P<0.05);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菌种相比(P<0.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菌种相比(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红霉素、喹诺酮类以及β-内酰胺类药物上有显著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在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药物上有显著耐药性。结论多种因素会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应规范操作步骤,使标本质量提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采用抗菌药物,使耐药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检验方法不同将62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分为A组(26例)、B组(14例)、C组(22例),其中A组患者行培养法检验,B组采用干化学酶法检验,C组采用镜检法,对比三组阳性检出率、菌丝、菌孢子和假菌丝的检出情况。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阳性检出率更高,皮尔斯卡方检验提示组间数据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5.086、5.250,P=0.043,0.029);B、C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611)。A组菌丝、菌孢子、假菌丝检出率明显高于B、C两组,卡方检验提示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12=4.949、5.1195.469、,P1=0.039、0.033、0.026;χ22=4.553、5.483、3.931,P2=0.038、0.022、0.049)。结论采用培养法检验妇科炎症感染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所处病情的不同阶段作为基本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痊愈组和溃疡组,再选择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口腔内奈瑟氏菌、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和分析三组口腔内菌群检测结果。结果溃疡组的韦荣氏菌和链球菌含量分别为(8.28±0.76)copies/ml、(7.31±0.88)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4±0.75)copies/ml、(8.16±0.52)copies/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溃疡组和痊愈组的韦荣氏菌、链球菌以及奈瑟氏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改变是诱发复发性溃疡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应该使口腔内微生物维持平衡,从而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以检测方法不同为分组依据,其中44例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患儿为对照组,44例应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患儿为实验组,对2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对照组中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7岁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比较差异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中心收集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合格标本情况、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计109份,所占比例为9.9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所占比例最高(P<0.05),其次为水样标本、分泌物标本、食品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包括样本采集方法错误、送检不及时、样本运送方式不当等因素。结论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采取多样化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进一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尿路感染患者,共140例。培养其中段尿后,将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共140株。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70株。其中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70株大肠埃希氏菌给予微生物检验。将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轻度感染占31.43%、中度感染占40.00%,重度感染占28.57%;实验组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感染分别占60.00%、25.71%、14.29%。实验组轻度感染明显较对照组更高,且重度感染则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感染。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取研究时段内来我院诊断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82例作为研究目标,以是否实施微生物检验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及常规抗生素治疗,试验组用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及两组检验后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7.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2.9%,诊断准确率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0%,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应用微生物检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通过诊断结果,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