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评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02月至2023年0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6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方法,对比组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二组在治疗前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二组在治疗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可见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患者治疗时,选取正畸治疗可减少牙周吸收的情况,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简介:1对象与方法(1)许多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取决于是否可以进行各种室外和室内活动。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需要进行髋部外科手术如全髋关节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后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这部分人群占需要康复服务人群的很大比例。髋部骨折外科术后,正常生理活动的减少可能有损病人以后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些学者发现了普通运动对这些人的价值,能以一定的速度行走一段距离而不引起疲劳,就可以使之过一种比较独立的生活。步行速度降低或步行质量不高都可能导致问题,使病人出行和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降低。本文强调了运动训练和步行训练对髋部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康复的重要作用。方法:(1)步行试验首先,用标准的米尺测量训练开始前病人步
简介:目的研究泛昔洛韦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试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光谱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泛昔洛韦及血浆中喷昔洛韦的含量。结果泛昔洛韦在药物浓度为25、50、100μg·ml^-1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04、0.313、0.288h^-1;在pH值为5.4,6.8、7.8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0.279、0.251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47、0.191、0.194、0.047h^-1。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对药物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简介:摘要临床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给予患者口服药,口服药物一般在肠道粘膜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患处,起到它的治疗作用。但是,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医药界可以用生物药剂学性质这个词来总结。概括来说,主要是药物的膜通透性和首过效应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内转运蛋白的影响作用,影响到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常常难以吸收,药物的利用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药物起效慢、药效产生作用小持续时间短现象,严重造成了药物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达到临床预期目的,给患者健康带来阻碍。本文我们将根据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来展开探讨与分析,以至于更好的为生物制药时的药物结构设计、口服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临床用药的合理安排等提供相关信息。
简介:[ 摘 要 ] 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引起的体表轮廓改变分别对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5 例接受根治性宫颈癌放疗的患者,利用 TPS 计划系统修改患者体表轮廓线 patient 模拟患者体重减轻得出靶区 PTV 、 CTV 和周围危及器官直肠( Rectum )、膀胱 (Bladder) 和股骨头( Femoral head )的体积剂量值,计算出相应的体积剂量值增长百分比。 结果 patient 内收 1cm ,靶区 PTV99%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5±0.4% ,靶区 CTV99%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8±0.1% ,直肠 30%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8±0.2% ,膀胱 30%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4.1±0.1%, 右股骨头 5%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7±0.4% 。 结论 患者体表线每下降 1cm ,靶区的吸收剂量上升约 3 ~ 4% 。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上升范围也在 3 ~ 4% 左右。当体重变化引起体表变化范围超过 1cm 时,结合临床需要及要求, 必要时,需要 重新扫描,重新设计计划 [1]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全血加TritonX--100及1%硝酸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法操作简单,污染少,重复性好,铅为0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测定试剂空白标准差,铅的检出限为3μg/L,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之间,准确度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血铅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近两年诊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线方式进行缝合,观察组行可吸收缝线缝合,比较运用两种类型的缝线,患者并发症感染和瘢痕情况。结果:分析本次对照实验结果,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观察组缝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缝线缝合。观察组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66%,5例患者产生瘢痕,其形成率为16.66%。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达23.33%,9例患者存在瘢痕,瘢痕率形成率为3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可大大降低患者手术创口并发症和瘢痕的形成率,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救治的 6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 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金属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观察组采取可吸收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治疗后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将两组患者的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关节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对于患者骨关节的固定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金属螺钉,并且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者反映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