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腹泻的发病因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新生儿科从 2018年 2月~ 2020年 3月所收治的 50例新生儿腹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患者发病原因。将 5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思密达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发现发病原因主要有喂养不当、应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组总有效为 100%,对照组为 68.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其次是抗生素的应用,这些都提示临床工作者要谨慎应对。而妈咪爱联合思密达对该病的治疗有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参与就诊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动脉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较好,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复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恢复较好。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脉加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有效率,对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适合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明显升高,ST段压低最大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升高更加明显,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指向急性脑梗死患者推进高压氧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2022年2月-2024年1月,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两组,各69例,参照组执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处置,研究组执行高压氧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CBF指标、CBV指标、SaO2指标、IL-1β指标、IL-6指标和MCP-1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CBF指标、CBV指标,以及SaO2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BF指标、CBV指标,以及SaO2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IL-1β指标、IL-6指标,以及MCP-1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1β指标、IL-6指标,以及MCP-1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处置,价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人。对照组采取蓝光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蓝光疗法+免疫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TBIL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有效降低血清TBIL水平,改善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口服液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口服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