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通气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3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技术,而观察组则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效率、氧合指数以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升通气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PICC导管是指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被认为是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拔管困难是其中之一,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经肱静脉PICC置管患者拔管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小儿悬吊式截石体位摆放器具,以解决做小儿截石位手术时无适配的体位用具,而增加体位摆放困难的问题。方法:1. 制作方法 用不同花色棉布裁剪出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八边形各两片;缝制长40-50cm,宽3cm的系带数根。将棉芯铺在两层棉布中间依次进行缝合,对边钉上系带,系带根部相对面可缝上子母贴。2. 使用方法 ①将多功能手术床腿板摇至下垂或者卸下,将L型麻醉头架固定于床尾部床沿。②选择大小适宜的悬吊棉垫。③麻醉后将患儿膝关节至小腿置于悬吊棉垫内,小儿髋关节处约平齐麻醉头架,骶尾部与床尾平齐,保持腰骶部不悬空。④将棉垫两端系带上的子母贴相粘后再将系带固定于麻醉头架上,改变系带在麻醉头架的位置可调节两腿宽度,保持双下肢外展
简介:目的: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76例为研究对象,实验探究的时间为2019.1-2020.1期间,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产妇分娩中均实施助产护理,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徒手旋转助产处理,比较产妇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疗效。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产妇81.58%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产妇助产护理徒手旋转,能够帮助产妇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和窒息的概率,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安全。
简介:目的比较2种不同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对照组采用90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探讨2种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97例预防早期压疮有效,有效率达95.09%。对照组86例有效,有效率为8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较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预防早期压疮明显有效。
简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switchoperationASO)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特点,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SO术后护理经验,在小儿心外科ICU监护常规的基础上,着重就ASO术后应该重点监护但临床上落实不够的如术后镇静镇痛、心包填塞监测、左房压监测,以及ASO术后低心排的处理等难点问题和呼吸机模式与参数的设定等方面探讨新生儿行ASO的术后监护方法,藉以提高TGA新生儿ASO的监护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护理程序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9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78位 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人)和对照组( 39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导管移出、压疮、心律失常等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的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俯卧位对减轻新生儿腹胀的效果观察。方法: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腹胀患儿90例,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对照组45例患儿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俯卧在婴儿辐射台或暖箱干预护理。每隔12小时全部患儿都接受腹围监测以观察对比记录患儿腹胀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俯卧位观察组腹胀改善情况和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腹胀情况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