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良性血液病,但有时病情凶险,可因消化道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死亡。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某种病毒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和Epstein-Barr病毒(EBV)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4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原位癌)、20例乳腺纤维瘤以及10例乳腺正常组织标本HPV16的E6基因位点和EBV的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进行扩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上述标本进行HPV16和EBV潜在膜蛋白(LMP-1)染色,以判断标本是否有HPV16及EBV感染,计算病毒检出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毒检出率及比较PCR、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对乳腺组织标本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标本中HPV16及EBV阳性细胞率的比较选用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两两比较。结果PCR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4.44%(40/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的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43.33%(39/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HPV16和EBV的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539;χ^2=1.867,P=0.39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有HPV16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阳性细胞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为(29.78±0.38)%,浸润性小叶癌为(28.31±0.53)%,原位癌为(51.83±0.6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79,P=0.000);有EBV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BV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73±0.51)%、(28.14±0.65)%及(51.11±0.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71,P=0.000);原位癌标本中,HPV16和EBV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30.0%,研究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调查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孕妇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感染状况。方法912例中孕期孕妇血清采用ELISA法初筛血清抗-HEVIgG和IgM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确认。结果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中孕期孕妇人群抗-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3.6%(124/912),抗-HEVIgM抗体阳性率为1.4%(13/912)。在<21岁、21~25岁、26~30岁和>30岁孕妇中,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14.0%(6/43)、12.6%(62/492)、15.2%(39/256)、12.1%(17/121);抗-HEVIgM阳性率分别为2.3%(1/43)、1.0%(5/492)、1.2%(3/256)和3.3%(4/121);各年龄组抗-HEV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抗-HEVIgM阳性血清,同时抗-HEVIgG阳性。结论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中孕孕妇人群存在HEV散发感染,以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为主。
简介:目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开展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指导新疆不孕不育疾病防治意义重大。方法:对我所2008~2010年门诊年龄24~37岁的4092例相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汉族3109例(女2219/男890),少数民族983例(女750/男233)。采用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分泌物和精液,分别进行CT诊断鉴定和UU培养。结果:UU感染率少数民族54.10%,汉族49.1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7.67,P〈0.05)。CT感染率汉族8.9%,少数民族10.4%,二者无显著差异;在女性患者中(汉族2219/少数民族750),少数民族UU感染率57.60%,汉族50.5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11.42,P〈0.01)。在男性患者中(汉族890/少数民族233),汉族UU感染率45.50%,少数民族感染率42.90%,二者无显著差异;男性CT感染率少数民族9.40%,汉族5.2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5.93,P〈0.05),差异显著。结论:新疆不孕不育患者UU和CT感染存在民族和性别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妊娠35~38周31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阴道和肛周分泌物中GBS核酸。将B族链球菌阳性149例作为阳性组,取同期149例B族链球菌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3106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阳性率4.79%(149/3106)。GBS阳性组和对照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GBS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带菌增加剖宫产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行GBS筛检。
简介:目的:了解吉安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为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后对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进行采血检查。结果:共调查了148例MSM人群,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为主,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大部分有多个男性性伴,33.78%的MSM能坚持使用每次安全套,最近1a出现性病症状有17.6%,79.7%至少接受一项以上的干预措施。HIV阳性检出率为1.4%。结论:MSM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多性伴使艾滋病感染率偏高并有扩散趋势。加大干预力度,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类人群中流行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