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南宁市35-70岁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方法对南宁市20472名妇女采用乳腺临床体检(clinicalbreastexamination,CB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Bultrasound,BUS)及乳腺钼靶检查(mammography,MG)“三阶梯”模式进行乳腺癌筛查,所有病变诊断均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标准。结果20472名参检妇女中,共检出乳腺癌16例,总检出率为78.15/10万。其中35-3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5.74/10万;40-4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41.36/10万;45-4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69.34/10万;50-54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4例,检出率为130.98/10万;55-59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137.11/10万;60-70岁年龄段检出乳腺癌2例,检出率为117.86/10万。结论南宁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乳腺临床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靶检查"三阶梯"筛查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在广西地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模式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妇女子宫颈HPV感染类型,研究其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1250名门诊机会性筛查的妇女按自愿原则采用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DNA检测阳性者占31.36%(392/1250)。HPV-DNA亚型以低危型感染为主,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6、11、43型;高危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16、58、52、18。HPV高危亚型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其次为单一低危亚型感染。在多重感染中以低危和高危型别的二重混合感染为主;而三重、四重感染少见。感染者年龄≤25岁者占42.35%,其次为25~34岁。结论HPV感染亚型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该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以确定感染型别,有利于预测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简介: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妇女型别特异性HPV持续感染的情况及转归。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病房自愿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维吾尔族妇女为筛选对象,利用HC-ⅡHPVDNA检查和凯普HPV导流杂交分型技术确定HPV感染和型别,对筛查结果为HPV感染慢性宫颈炎的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和36个月的随访,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持续感染影响因素。结果:HPV型别特异性持续感染率在12、24、36个月的复查时分别为25.5%(65/255),15.7%(40/255),11.0%(28/255);在随访12个月时HPV>1000段相对于病毒载量1≤HPV≤100妇女型别特异性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2.40倍(95%CI:1.11~5.15);随访24个月、36个月,发现单一型别比多重感染更容易发现型别特异性HPV持续感染(OR:3.07,95%CI:1.23~7.68;OR:4.31,95%CI:1.10~16.90);随访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发现HPV16阳性比非HPV16型发生型别特异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OR:4.81,95%CI:2.63~8.18;OR:2.73,95%CI:1.08~6.88;OR:4.69,95%CI:1.10~19.97)。结论:HPV16阳性、极高病毒载量、单一感染是维吾尔族妇女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该人群的随访检测。
简介: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HPV16型感染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检出率为81.0%(64/79),高于对照组7.5%(3/4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58.328,P=0.000)。宫颈癌组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8.4%(54/79),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2.5%(5/40),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33.140,P=0.000)。结论高危型HPVE6介导的p53蛋白降解失活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在部分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蓄积的现象提示宫颈癌的发生还涉及到其它多基因和多步骤的致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