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的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的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和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背景与目的:椎管内先天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上也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总结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135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表皮样囊肿35例.脂肪瘤26例,肠源性囊肿24例,皮样囊肿24例,畸胎瘤19例,脊索瘤7例。全切39例,近全切除52例,大部切除44例。术后症状好转100例,无变化22例,加重1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多为良性.MRI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51岁,其中脑胶质瘤1例,鼻咽癌4例,鼻窦癌2例,口咽癌2例,食道癌3例,肺癌5例,乳腺癌1例,肝癌4例,直肠癌3例,宫颈癌1例,骨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31例共36个病灶。在CT或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病灶内,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布源,将放射性活度为23.31MBq-29.97MBq的125I粒子按10mm层间距植入。结果:31例36个病灶,完全缓解(CR)8个,部分缓解18个,总有效率72.2%。术中11例出现少量渗血;术后出现胸背痛1例,1例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30%),保守治疗后恢复;食道气道瘘1例。结论:125I粒子植入作为常规放化疗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局部控制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
简介:我院于1990~1999年对10例恶性肿瘤进行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简介:背景与目的:神经导航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于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应用神经导航系引导进行颅内星形细胞肿瘤切除术的54例病例资料。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星形细胞肿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42±0.46)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36例(78%),次全切除l0例,大部切除8例。所有肿瘤全切患者术后增强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残留病灶。结论: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颅底肿瘤手术有较快的发展。为积累和交流经验,本文总结了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探讨手术径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切除的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资料,探讨手术径路、修复方法,总结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6例中前颅底手术12例(13次手术,其中1例两次前颅底手术),侧颅底3例,后颅底1例。6例硬脑膜切除后用额骨骨膜、颞肌筋膜、阔筋膜和人造硬脑膜修复,颅底缺损3例用钛网、1例用玻璃钢,其它只用额骨骨膜和/或帽状腱膜和/或肌肉修复,皮肤缺损3例用带血管蒂皮瓣、2例用转移皮瓣修复。颅底手术后生存时间为1~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8例术后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4例术后未控,4例无瘤生存。7例出现较轻微的并发症。结论: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前、侧、后颅底手术径路进行颅面联合手术可以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同时配合术后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简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致早期诊断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对我院1996年~2006年底收治4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好发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简介:背景与目的:不典型的鞍区病变易于误诊,特别是鞍内动脉瘤,误诊后的处理往往十分被动。本文结合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探讨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后的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骨源性病变,1例误诊为垂体瘤,均存经蝶手术过程中发生汹涌出血,术后脑血管造影提示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及高泌乳素血症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上的异常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的影像改变。结论:非典型的鞍内动脉瘤诊断困难;当磁共振为非典型的鞍区病变表现,且有垂体功能低下和(或)视力下降时,或磁共振显示有异常的流空信号,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例女性患者均是经查体、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要求手术切除。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的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模拟建模,而后打印,据此精准定位后手术。结果3D重建模型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肿瘤所在的三维空间及周围血供。精准定位后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全腺体组织,手术时间大为减少。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清晰显示出解剖结构,辨识肿瘤毗邻血管,避免遗漏病灶,更有效地辅助术前规划,对提升乳腺复杂手术的安全性、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精确性有益,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对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3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共完成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5-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作为灌注化疗的化疗方案.患者分为专业护理组(39例)和传统护理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治疗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成功率100%.化疗毒副反应及热灌注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专业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专业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平均为(74.7±6.1)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70.1±9.0)分(P<0.05).专业化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7.4±9.6)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80.0±9.9)分(P<0.01).结论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胃肠道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专业化护理有助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进行,保证疗效并避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或全切除术的1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该微创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结果184例手术有181例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3例中转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8~205min,平均82min;术中出血量10~500ml,平均65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0d,平均3.8d;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6.6d。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术式。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样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