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穿通支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暴露动脉瘤及夹闭动脉瘤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通支血管在夹闭前后的分布及显影情况,据此调整动脉瘤夹及评价手术满意与否.结果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48次,3例各造影3次,夹闭后造影发现有穿通支被阻断,术中及时变换动脉瘤夹位置.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没有出现穿通支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或功能障碍.结论对穿通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的同时,辅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即时、快速的判断穿通支血管是否通畅,有效保护穿通支血管,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吲哚菁绿 术中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穿通支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岩静脉在三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其中3例发生小脑水肿,2例经脱水剂治疗,1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35例术后3天明显恶心呕吐,腰穿测脑压高。结论岩静脉在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术后可常规应用脱水剂以及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岩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在40岁以上的正常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无肝肾脑等疾病),两治疗组基础干预相同,尿激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SOD、MDA、ET、NO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血清MDA和SOD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的变化,NO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结果①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NO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血浆内ET水平升高(P〈0.01)。②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可降低血浆ET水平和升高NO;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在降低ET和升高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1)。③常规治疗组未见SOD、MDA的变化,尿激酶治疗组能够回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有明显差别(P〈0.05,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浆ET和升高NO水平,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尿毒症并发脑梗死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侧脑室内移植治疗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可行性,并探讨GDNF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株,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GFP-GDNF基因,使其可持续分泌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DNF.取75只体重150~180g的健康雄性大鼠,分为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缺血对照组和正常组等.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缺血组大鼠侧脑室注入转导GDNF基因的SY5Y细胞,向注射缺血组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入5U/10μL的GDNF,24h后采用线栓法对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和缺血对照组动物进行手术,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即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在缺血后2d时用Longa五分法评测行为学改变,TTC染色判断梗塞体积大小,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缺血损伤两天后,移植缺血组动物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缺血对照组,TTC染色亦提示移植缺血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P<0.01).缺血灶周围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含量均明显增高,移植缺血组Bcl-2/Bax的比值高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结论GD-NF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用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效果优于经侧脑室直接给药.GDNF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这可能为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 凋亡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 简介:目的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困难提出心理调适对策,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理想冲突等方面与其它高年级同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办法。

  • 标签: 大学新生 心理调适 适应问题 心理素质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92年我国引进第l台瑞典生产的LeksellG型伽玛刀,1995年由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OUR旋转式伽玛刀应用于临床。近15年来,全国使用各种类型的伽玛刀近80台,每年所治疗罹患各种颅内疾病患者数万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一些经验教训。为了促进伽玛刀手术技术更快、更稳妥的发展,我就伽玛刀手术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神经外科同道们进行商讨。

  • 标签: 伽玛刀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旋转式伽玛刀 手术技术 手术中
  • 简介: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总是用心理是否健康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行为,容易产生错误误区。建议从人性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去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 人性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fL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iNOS)1400W(N-[3-(aminomethyl)benzyl]acetamidine)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1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1400W治疗组,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18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400W腹腔内注射,每8h一次.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脑组织NO含量,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NO含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00W治疗组NO含量降低,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2h后逐步恢复正常.生理盐水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NO改变同步,1400W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NO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起着重要作用,1400W对脑外伤后脑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损伤 一氧化氮 1400W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H2O2作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给予ASPS干预后,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随ASPS剂量增加,作用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ASPS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刺五加多糖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颅骨刺激面肌诱发电位(TCeMEP)在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2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中监测TCeMEP.并比较其变化和术后面肌功能的关系。结果16例术后TCeMEP下降大于75%,其中9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12例术后TCeMEP下降小于75%,其中2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3例基本正常。两组明显面瘫率经x^2检验,P〈0.05。结论TCeMEP可以术中实时监测全部面肌传导通路的功能.为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提供可靠的电传导依据。TCeMEP波幅下降75%可以作为术后可能发生明显面瘫的警戒点。

  • 标签: 诱发电位 运动 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 简介:颅咽管瘤是一种源于颅咽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重,肿瘤不全切除基本上都会复发,因此,颅咽管瘤只有全切除才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率。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内分泌替代治疗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肿瘤全切除率越来越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颅咽管瘤的手术仍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预后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颅内压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神经外科疾病 病理过程 病情危重 临床工作 现代科技
  • 简介: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很多慢性疾病多与睡眠障碍伴发,互为因果。常见的慢性病伴发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除了慢性病的病因病机影响睡眠以外,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同样也影响患者的睡眠健康。因此慢性病伴随睡眠障碍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慢性病与睡眠障碍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期控制病情,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病 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早期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③SAn组;④SAH+安慰剂组;④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rHuEPO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少(P〈0.05);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P〈0.05);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增大(P〈0.01),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部分缓解CVS,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痉挛 颅内 S100蛋白质类
  • 简介:为了维护本刊的声誉,特就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规定如下:1.凡属原始研究的报告,同一语种一式两份投送的文稿,或两篇文稿在文字表述不同,但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投稿到不同杂志均属一稿两投。此类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章和新闻报告类等。

  • 标签: 一稿两投 启事 文字表述 防治指南 诊断标准 文稿
  • 简介:神经性症障碍属轻型精神障碍,有自知力,主动求治,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病史采集要详细;诊断应务求细分准确;治疗应注意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适宜性,医护人员知识的全面性,具体性和实践性,病区管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药物治疗的个体性,心理治疗的有效性,现实性和渐进性,现具体介绍如下。

  • 标签: 神经症性障碍 诊断 治疗 精神障碍 心理学
  • 简介: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心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运用量表和自编问卷,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测量.结果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因于分为1.98)、人际敏感(因于分为2.00)、偏执(因子分为1.84)和敌封(因于分为1.92)。通过自编问卷,我们进一步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意志力、情绪调控、自我认识和价值观上也存在一定偏差。结论笔者系统地探讨了形成原因,以便今后能够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中职 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 生存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人术前及术中的脑保护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对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对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查及缺血性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评估脑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出现一过性失明1例,出现永久性缺血神经症状1例。术后24hDWI阳性率为50.0%,多为小于1-2mm小病灶散在分布。术后颈动脉血管扩张达90%以上8例,70%~90%4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缺血耐受程度及血流特征,术中有效缩短血流阻断时间及防止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脑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永久性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对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脑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