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具体的手术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1-3]。手术通道的创伤问题,尤其对鼻腔黏膜、鼻甲、鼻中隔、蝶窦结构的处理上,常被人忽视,甚至避而不谈。因此,重新认识该入路的解剖与创技术很有必要,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 微创技术 鼻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748例创神经外科手术中86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及脑缺血性并发症的病例.方法748例患者行了开颅脑肿瘤切除或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或动脉瘤夹闭手术.分析了手术入路、脑缺血性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术后发生脑梗塞;57例患者术后有脑缺血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9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期间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创手术并非"无创",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可能引起脑缺血性并发症.术中、术后均应采取措施保护手术入路中的蛛网膜下腔、皮层及其他血管.

  • 标签: 微创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损伤 缺血性
  • 简介: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 动脉入路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勃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栓子信号.方法2006年1~12月成功进行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的8例(女3例,男5例,平均年龄45.5±10.5岁).将手术过程分为4个阶段:(1)导引导管置放阶段;(2)导丝置放阶段;(3)支架输送阶段;(4)球囊扩张阶段.同步记录手术中各阶段TCD监测到的MCA远端栓子数目,记录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即刻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狭窄率为79.4%±7.8%,术后降至9.4%土8.2%,P<0.01.MCA近端狭窄处Vs术前305.3±61.5cm/s,术后即刻为201.1±40.5cm/s,P<0.01.4个阶段均可监测到栓子信号,分别为3.5±4.2、8.9±7.2、4.6±5.8及14.5±7.0(P<0.01),以第4阶段为著.结论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增加狭窄远端脑组织血流供应.术中各个阶段都能监测到栓子信号,但术中栓子脱落与术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经颅多普勃 大脑中动脉 支架成形术 微栓子
  • 简介:锁孔创神经外科手术经十余年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为规范应用锁孔手术技术,交流和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创理念,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定于2008年11月7~10日在美丽的古城苏州举办第八届国家级神经外科锁孔创手术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08-04-04-018),形式包括:讲座、手术录像讲解,头颅标本解剖操作。届时将邀请国内

  • 标签: 学习班通知 微创技术 技术学习班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卡氮芥(BCNU)球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此法研究缓释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ODS2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37nm。结果BCNU在0.005—0.35μmol/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2),最低检测下限为0.005μmol/ml。采用低、中、高浓度(0.03、0.1、0.3μmol/m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33%、101.43%和102.04%,日间及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4%和〈1%。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PLGA缓释BCNU时间可达3w以上。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缓释BCNU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 标签: 聚乳酸/羟基乙酸 卡氮芥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释放动力学
  • 简介: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的第六届“神经外科锁孔创手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NO.2005—04—04039)定于2005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苏州举行。重点介绍锁孔手术及相关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等神经外科创技术。形式包括讲座、手术录像讲解及实体标本操作、学术讨论。学习班还邀请了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HD.Jho(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T.Kawase(Kawase入路手术)及国内著名的创手术专家进行讲座。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学习班 六届 Kawase入路
  • 简介:目的对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脑出血创穿刺抽吸术在我国已开展十多年,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仍采用血肿中心置管的方法,该方法很难使血肿得到较彻底清除,死亡率仍较高。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探索,发明了一种便携式定位仪应用于脑出血创清除术,能把引流管置放到血

  • 标签: 冲洗式 定位仪简介 式脑出血
  • 简介:目的评价比较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25~40ml)的疗效异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42个参研医院共随机入选4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排除88例,其中资料不全者1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72例,分别为Glasgow评分≤8分(64例)、术前出血量>40ml(7例)、从发病到达急诊室时间>72h(1例).评价治疗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3个月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最终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数为377例,其中创治疗组195例,对照组182例.创治疗组患者于治疗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931,P=0.02);治疗3个月时达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5.91%vs21.82%;x2=8.294,P=0.004).创治疗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8%vs63.03%,x2=16.948,P<0.01);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67%vs8.79%).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应用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小血肿不增加病死率,并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微创穿刺术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肿粉碎清除术 GLASGOW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创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细胞,预防应激性溃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创侧脑室引流,丘脑血肿〉10ml者行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血肿清除时间、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肿清除时间缩短,临床疗效好,统计学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创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侧脑室引流 血肿清除术 丘脑出血
  • 简介: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学、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2012全国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联合年会)将于6月1~3日在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福建厦门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大会主席张亚卓教授、于春江教授,田新华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 标签: 微侵袭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专家委员会 神经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组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